光明网记者邱晓琴
中国戏曲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地方戏,作为活态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地域民风习俗,为广大百姓喜爱。据统计,我国地方戏有300多种,遍及全国各地,可以称得上世界之最。
新时代新征程。对于如何传承地方戏这些艺术百花园中的艺术之花,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陈澄,全国人大代表、临沂市柳琴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和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得主刘莉莉,感受着当代艺术家的使命和担当。
地方戏承载历史折射文化,拉人魂魄让人痴迷
淮剧,又名江淮戏、淮戏,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源于清代江苏省盐城市和阜宁县,发祥于近现代的上海市,现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
青年淮剧名旦陈澄有“淮剧公主”之称,父亲陈德林、母亲黄素萍均为淮剧名角,父亲陈德林是淮剧界公认的“陈派”艺术创始人。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陈澄。
陈澄介绍,淮剧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能古能今、能文能武、能喜能悲,有些作品在特别需要的时候,会从年轻演到年老,即可以从花旦演到青衣,从青衣再演到老旦。
“地方戏除极具地方特色外,还折射出其背后承载的发展历史的文化底蕴。淮剧同时兼顾板腔体和曲牌体,张力很大,曲调丰富,朴实接地气,这种魅力让我非常着迷。”
陈澄谈到,她与丈夫都是淮剧演员,已搭档了近30年。对事业非常执着的父母,再加上几十年来在搭档当中互相促进的爱人,陈澄对淮剧演艺事业的热爱已深入骨髓。
陈明矿、陈澄主演的大型现代淮剧《小镇》。
她也享受着创作过程的愉悦。她说,在扮演角色或演绎作品时,常常会非常深入走进人物心灵,于是在舞台上她就成了剧中人。而在演绎角色的人生时,自己的灵魂也经历了洗涤。
在她看来,很多作品在带给观众唯美享受的同时,背后折射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忠孝节义,其实也在鞭策着演员自己,在生活当中,她也要以正能量来引领大家前行。
柳琴戏,俗称拉魂腔,主要流传于苏、鲁、豫、皖等地,与流行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联系,形成了粗犷、热烈、朴实的风格,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经过多年打磨,刘莉莉主演的大型现代柳琴戏《沂蒙情》,已成为临沂家喻户晓的柳琴戏经典剧目。由于完美演绎质朴、活泼、苦难兼具的女主角“山杏”,她摘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和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
刘莉莉介绍,她的父母都是柳琴戏演员,特别是父亲刘俊华是临沂市柳琴剧团第一个国家一级著名柳琴戏演员,她的唱念做打功夫深得父亲言传身教。
“我是从小听着柳琴戏长大的,从临沂艺术学校毕业后,我就进入了剧团,出于对柳琴戏的热爱,我一直在团里坚守到现在。”
在刘莉莉看来,柳琴戏的地域特色尤为鲜明,主要表现为唱腔别致,特别是女唱腔丰富多彩。而唱腔上的打花舌即花腔是柳琴戏的一个特点,特别好听。
“柳琴戏女唱腔的尾音拖音时为小七度,这就是柳琴戏的特点,所以又被称为拉魂腔,有拉人魂魄的魅力。”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