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记者邱晓琴 王姗姗
“东风吹来满眼绿,生态景观美如画”。
日前,“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重庆站采访团走进长寿湖景区,如画景致扑面而来。看着眼前碧波荡漾的湖水和景区繁盛的植被,长寿湖水质污染管理及绿色生态建设释放的绿色效益一目了然。
景色如画的长寿湖
植绿复绿,筑牢生态屏障
一座座山岛屿,云蒸霞蔚;一片片林海,翠影摇曳……今天的长寿湖景区可谓植被丰富、水质清洁、空气纯净的怡人之地。
据介绍,长寿湖占地总面积为475亩,植被覆盖率达97%。水域面积65.5平方公里(约10万亩),库容10亿立方米,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人工湖,湖区共计203个形态各异岛屿。
但几年前,长寿湖各岛屿和湖岸遗留了大量的土地和低效经济林。后来,这里实施了生态搬迁,进行全方位的绿化、低效林改造和湖岸治理,“适地适树”修复生态环境。通过以“水边绿化、岛边绿化、岸边绿化、路边绿化、房边绿化”为主题的“森林长寿湖”绿化建设,合理布局长寿湖绿化系统,打造出环湖绿化带、消落区生态绿化带、湖心岛屿绿化带、景观道路绿化带、西岸休闲景观带。
仅寿岛就栽种了香樟、水杉、黄角兰等数十个品种,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小型植物博物馆”。在寿岛对岸的滩涂上,栽种了紫薇、三角梅、腊梅、桃花、樱花等十余个品种的植物,打造出了“四季花海”。如今的寿岛已是“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的特色美景之地。
植被丰富的长寿湖景区
据了解,目前,长寿湖已累计完成生态修复1.4万亩,不仅使8公里的湖岸线绿意盎然,还借此打造出西岸公园、寿岛等景点,成为山清水秀之地,还为长寿湖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根基,筑牢生态屏障。
“不让一滴污水进长江”
1991年以前,长寿湖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在Ⅱ类—Ⅲ类,呈现较好水环境质量。后来,为开发长寿湖渔业资源,湖区逐步推行网箱网栏养殖,与此同时,湖区周边流域的工业、生活、养殖等污染逐渐突出。
“有相当一段时间,长寿湖里面的水是黑的,时不时还有难闻的臭味。”附近村民回忆,此外,随着网箱网栏养殖在长寿湖大幅度增加,农民为增收,大量采用肥料养殖,湖水水质严重恶化,很长一段时间,这里的水质掉落到劣V类。
经过多年努力,长寿湖周边农家乐已实现污染“零排放”,景区水质逐年改善。“长寿湖湖体和9条入湖河流水质,总体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局部区域达到Ⅱ类水质。”景区工作人员称,为守护长寿湖的一江碧水与两岸青山,“我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长寿湖水质检测结果
在长寿湖景区,光明网记者随景区环境监测人员取水样检测水质。船舶行驶在岸绿水清的湖区,一汪清水潺潺,流淌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
随着水质的改善,前来长寿湖过冬的候鸟种类已达到30多种,每年前来观鸟的爱好者超过千人。
山变绿了、水变清了。长寿湖景区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把历史人文之韵与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禀赋结合起来,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人与社会和谐共融、人与人和谐和融的生态文明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