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是距离中国最遥远的国家之一,但生活在北京的智利驻华使馆商务参赞贝安之如果想吃家乡的樱桃、三文鱼、帝王蟹,这些食材当天就能送到他的寓所中。在感叹北京消费如此便利时,他也许不会想到,就在几十年前,排队购买越冬大白菜的人群,还是北京街头的壮观景象。
在《40年回眸,我们和北京一起绽放》系列微纪录片中,与贝安之一样对北京生活赞不绝口的外国人不在少数。他们中的很多人,与北京市民一起经历了从存储越冬大白菜到进超市采购进口食材的消费升级,他们也是中国40年巨变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这40年间,北京居民的消费升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零售额由1977年的40.4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11575.4亿元,增长将近300倍;其次,消费热点渐次升级,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结婚标配“老三件”,到以电视、冰箱、洗衣机为代表的“新三件”,再到家用电脑、高档乐器、汽车、住宅,居民的消费重心不断上升,消费品更新换代速度日渐加快;再次,零售业态趋于多元,百货店、粮油店、副食店日渐淡出人们视线,超市、专卖店、购物中心日渐增多,网上销售迅速崛起,2017年,北京市网上零售额占全部零售额比重为20.5%;第四,消费区域持续扩大,改革开放初期,提起北京的商业中心还是前门、王府井、地安门鼓楼,后来西单、国贸等地竞相引领消费,如今,三里屯、五道口则更受年轻人青睐。
消费升级,不光是人们手里钱多了,买东西越来越“随意”,消费升级背后,是整个社会的全方位巨变。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每次消费升级,都带来相应的产业升级。80年代的消费升级,拉动了我国轻工、纺织产业的高速发展;90年代家用电器消费快速增加,电子、钢铁、机械制造业等行业一日千里;看如今,教育、娱乐、交通、通讯、医疗保健、旅游等行业的高歌猛进,IT产业、知识付费方兴未艾,各种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新职业、新群体。消费升级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相应的,产业升级也不断水涨船高。正如天猫广告语的变化——从强调丰富、便捷的“上天猫,就购了”,变成“理想生活上天猫”,更加注重差异化、个性化需求,以满足每个人的生活理想。
消费的变化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变化,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试看今日的北京,绿色出行逐渐代替私家车出行,低碳消费逐渐取代白色污染,下馆子的机会多了,剩菜打包、光盘行动逐渐成了习惯。消费升级,也带来了科技和人文气息的跃升,近些年来,博物馆、艺术馆越来越多。正如798的摇身一变,从废弃的旧厂房变成了风靡世界的艺术区,艺术展馆的风靡,也不断滋养着城市的文化气息。
40年消费升级,确实代表了中国人生活的非凡巨变。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永恒的,我们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脚步亦不会停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将会进一步提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教育等领域进步空间也依然很大。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一个时期,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还会迎来不小的变化。说到底,无论变化几何,如何变化,相信咱老百姓的日子都会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文紧)
[责编:杨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