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23日至24日,2020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青年与数字未来论坛期间,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司长罗静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云观展”要做到盘活存量、形成海量、提高增量、产生变量。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各地实体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按下‘暂停键’。国家文物局紧急部署,一个月的时间推出2000余个在线展览,一个月的浏览量就超过了50亿人次,是全国博物馆全年参观人数的4倍以上。”罗静说。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积极推动文物与科技的融合发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文化体验、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针对具体举措,罗静表示,一是加快文物资源数字化转化。国家文物局正全力推进文物数字化工程,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和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已完成普查登录并不断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全国馆藏文物数据资源已超过20PB,实体文物正以数字形式实现永久保存与开放利用。
二是推动智慧文博高质量发展。开展智慧博物馆建设试点,搭建博物馆智能生态系统。将藏品与展品、库房与展厅、观众与员工、线上与线下、馆内与馆外融为有机整体,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正在形成。
三是提升文博服务现代化水平。综合运用智能导览、虚拟漫游、增强现实、人机交互等手段,将前沿科技与古老文物有机结合,推动“人+物+应用+管理”的高效衔接,使文博机构更加“知识渊博”与“善解人意”,带给观众智慧化、沉浸式、个性化的参观体验,博物馆成为“网红打卡地”。
四是创新文物价值传播力建设。13万处文物保护单位和近5千个博物馆基本实现互联网全覆盖,通过门户网站、手机App、公众号、直播平台、影视节目等多种渠道,构筑线上线下相融通的传播体系,先后推出“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上新了·故宫”“登场了·敦煌”等优秀节目,诞生了“惊奇博物馆”“三星堆·荣耀觉醒”“时空博物馆卡”等系列动画、动漫和游戏。
五是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以“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为抓手,引导示范基地建设,与腾讯、百度、网易等互联网企业合作,推广示范项目,推进文物博物馆著作权、商标权、品牌授权,促进文物与相关行业的深入融合,加大“文物+旅游”“文物+教育”“文物+创意”等领域的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催生了一批创新平台,让文物与游、购、娱、食、住、行融合,为传统行业文化赋能。
文物连接过去,赋能未来。针对“文物+科技”融合发展,罗静表示,要以科技为动力,持续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构筑智慧化开放管理平台,打通博物馆与社会的沟通渠道,策划开放性参与项目,让文物博物馆的爱好者,特别青年朋友从博物馆“观赏者”变为博物馆“建设者”;要以创新为引领,构建开放共享的合作模式,创新政府治理模式,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文物博物馆技术驱动和内容创新的生态环境,加快知识产权管理、渠道合作、跨界创新等重要环节的制度建设;要以人文为底色,构筑富有生机的文化守望圈,大力推广“博物馆之友”“文化守望者”等文化社区平台建设,聚集文物博物馆爱好者;以传承为导向,创造绽放时代光芒的文化精品,大力展示传播文物价值,讲好文物故事,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让文物所承载的内涵和精神深入人心。
(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曾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