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李修松(全国政协委员 安徽省政协副主席)
我国文化旅游业要主动适应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构建,就必须创新发展,提质增效。为此建议:
一、充分考虑文化旅游的地位和发展潜力,合理布局建设一系列旅游重点和节点城市,构建强劲顺畅的内循环体系,特别要加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布局与建设。要注重各区域文化旅游的特色塑造,实现差异化发展。根据我国交通现状,改善旅游线网,加强旅游重点、节点城市旅游项目和服务设施建设,尽可能发挥其旅游枢纽和游客的调度作用。
二、运用文化创意,创新旅游方式,结合科技手段,从供给侧提升文化旅游的质量和效益。通过对不同文化资源的高水平策划,创新运用各种科技手法,使各类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游人穿越到诸如古遗址、古城址、古战场等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情境中感受体验、历险猎奇,变静态为动态,变平面为立体,变游人被动受教为主动参与。既能反映更高层次的历史文化真实,更好地启迪人,决不误导人,又能丰富深化内涵,衍生生动情节,创新表现手段,引导欣赏方式,满足消费喜好,调动思想情趣,创造奇特效果,获得美妙感受。还可利用5G网络平台,运用VR、AR及相关智能技术,开展沉浸式旅游,游人足不出户,便如同进入旅游热线及其景区景点之中旅游。
三、立足自身文化资源,走自主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旅游发展之路。如安徽芜湖市方特主题公园四期,便已初步走出一条利用我国传统文化自主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主题公园之路。建议国家有计划布局并支持文化旅游重点、节点城市,利用当地代表性文化资源打造创意水平、科技含量俱高的具有自身特色、吸引力强的旅游景区(点),辐射周围地区,引导各类文化旅游走自主创新特色发展之路。
四、解放思想,推动文化旅游更大范围融合发展。一是创新利用文化旅游景点(区)附近的山川原野等自然资源,拓展文化旅游;二是配合风光旅游相应增加文化元素或文化创意内涵;三是在诸如农业旅游、林业旅游、水利旅游等专项旅游中植入文化旅游内容;四是文化旅游与各种演艺、影视、餐饮以及创意工厂(坊)、创意街区、创意商场、创意公园等结合,延伸产品链。
五、创新产品,优化结构,延生业态,延长产业链,做大做大做强文化旅游。根据不同人群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运用系统思维、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创新对各类文化资源予以多维利用、分层利用、叠加利用,结合其他相关资源的创新利用,不断推新旅游产品,改善服务方式,拓展服务业态,开发文创产品,尽可能开展投其所好的各色旅游活动。并通过网上平台或智慧旅游平台,开展菜单式营销,开展预约旅游、定制旅游,满足不同的个性化旅游需求。
六、聚焦重点,打造一系列国际旅游示范区。如安徽黄山是世界名山,其山下徽派古村镇旅游已连成线、形成片,丰富多彩。适当提升,可形成国际村镇旅游的一种类型,有效吸引各国游人。再加上附近的佛教名胜九华山、道教名胜齐云山,该区域无疑具有成为国际旅游示范区的条件。建议在杭州与黄山交通已很便捷的基础上,加大对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加强黄山市旅游设施建设,使之与杭州形成更紧密的连系,以杭黄为中心打造长三角旅游高地,打造国际旅游经济带。
七、采取措施,出台政策,促使文化旅游消费扩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