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全国政协委员茸芭莘那:让少数民族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大放异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56个民族一起奔小康,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壮举。独龙族、布朗族、基诺族等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又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光明日报推出《百年承诺 千年跨越 五十六个民族一起奔小康》系列节目,邀请少数民族界全国政协委员走进光明日报全媒体虚拟演播室,讲述他们在脱贫攻坚战中实现的历史性跨越。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和人文内涵,既是少数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怒江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国家一级演员茸芭莘那(普米族),讲述她抢救和保护普米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来自云南省怒江州的普米族全国政协委员茸芭莘那,同时也是一名文艺工作者。今年是我参加全国两会的第九个年头,在九年的履职中,我一直关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和保护,尤其是我国人口在30万以下的28个人口较少民族的口头传统的保护和抢救。
从2018年至今,我们一直致力于“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工作,这项工作是和国家图书馆联合发起。目前,我们记录了近20多位传承人。因为普米族跟很多其他的人口较少民族一样,都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本民族文字的记载,这意味着我们所有的传统文化都通过口耳相传来记录和传承。
现在,原本应该是我们本民族的自然传承的年轻人,因为在外求职打工,所以可能已经失去了传统文化传播的空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包括乡村振兴的大力实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存续空间变得越来越好。
结合我自己的感受,我认为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以,我今年带来的提案是关于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振兴的建议。我们希望把少数民族的独具特色的民族记忆给记录和保存下来,让这些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大放异彩,同时也希望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出品人:张政
监制:陆先高 毕玉才 杨谷
策划:宋乐永 张宁 赵洪波 战钊
记者:季春红 肖春芳
虚拟技术:肖春芳 张佳兴
素材整理:张瑜 赵金悦 潘迪
文案:赵清建
剪辑:卢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