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又建成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起完整的核工业体系,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这些辉煌成就,离不开位于北京西南郊的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的科技支撑。
近日,“百年党旗红 国企新征程”暨“强国中坚高质量发展看国企”网络主题采访团走进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从“一堆一器”到多堆多器,探寻我国核科技如何跑出加速度。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罗琦介绍,中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在这里建成;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7位曾在这里创建功勋;同时,这里派生或援建了十余个核科研及生产单位,68位“两院”院士曾在这里工作和学习,原子能院因此被称为“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中国核工业的摇篮”。
反应堆及加速器是核能研究所需的重要基础核设施。走进原子能院,一块长超三米、高过两米的淡蓝色“大块头”立在其中,这就是我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的主体部件。不远处,一座式样古朴的反应堆大楼内,建有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人们称之为“功勋堆”。
我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主磁铁。
1958年,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在原子能院建成,标志着我国跨入原子能时代。以“一堆一器”为基础,原子能院广大科技工作者创造了核基础研究领域的多项第一,以超常规速度攻克多项科技难关,为成功研制“两弹一艇”作出贡献。
1978年后,原子能院贯彻“保军转民”方针,再次成为改革大潮的先行者,开展了以反应堆出口为代表的对外工程及面向核电站需求的核电技术服务,陆续在反应堆辐照加工、同位素生产、加速器、核探测等方面,开发了一批支柱性民用技术及产品,在核能开发及核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一系列成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核工业第二次创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1987年及2007年,“一堆一器”先后“退役”,而原子能院推动我国核事业创业发展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歇。进入21世纪,原子能院面向国家战略及核工业发展需求,自主研发、设计、建造了中国先进研究堆、中国实验快堆、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四大科技创新平台”。以四大平台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科学研究设施,为中国核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建成的中国实验快堆。
从“一堆一器”到多堆多器,原子能院反应堆及加速器事业不断成长壮大,为我国核领域基础研究、先进核能开发、核技术应用拓展,乃至新时代核工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罗琦表示,未来原子能院将以“基础性、前瞻性、先导性和工程性的核科研综合基地”为战略定位, 2025年之前要基本建成世界先进水平核科技研发基地;到2035年要建成世界先进水平核科技研发基地,实现并跑为主,部分领跑;到2050年要建成世界一流核科技研发基地,实现由并跑向领跑的跨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