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老手艺
讲述人:湖南雨花非遗馆老手艺人刘上四
老话说:“养儿不学艺,挑烂箢箕底。”我解放初期生,那时日子苦,为了讨口饭吃,15岁不到,父亲就送我去当学徒,学油漆。
师父罗金七手艺好,砌房子,做家具,几乎天天有人请工。跟着师父走村串户,除了油漆,我还学会了他的独门绝技“泥书”——就是用黄泥书写祠堂、戏台上的牌匾。
做块匾,那要好几个工:拼木板,调黄泥,写字;干了后,盖生漆、贴金箔、刷桐油。这种工艺,复杂归复杂,但是做好后,挂墙上一百年,跟新的一样。
科技发达了,老手艺慢慢没了市场。一身油漆味,还挣不到啥钱,我就转行去卖建材。
有一天,湖南雨花非遗馆馆长郭存勇找上门,请我来馆里写“泥书”。起初我不想来,啥年头了,谁还稀罕这些“老古董”?
郭馆长也是手艺人,不想看着老手艺失传,他们两口子在长沙办了个非遗馆,从全国请来手艺人,剪纸、竹编、陶刻……郭馆长说他要做个大平台,既能展示老手艺,还能有经济效益。
没想到,真有两全其美的事!湖南雨花非遗馆越来越火,每年来参观的游客好几十万。现在馆里已经有300多个非遗项目、200多位非遗传承人、30多个非遗传习所。
老手艺有了新市场,“小康”早已不是问题。前不久,浙江一位搞非遗研究的博士专门跑到长沙问我:“刘老师,收不收徒弟?”我说:“这是好事呀,当然收!”
总策划:杨谷
监制:张宁 廖慧
统筹:李方舟 李宜蒙
诵读:董大正
视觉设计:杜丹
动画:李宜蒙
采访: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禹爱华
制作:光明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