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短短几十年 跨越上千年——影像记录西藏70年巨变
首页 > 时政频道> 国内 > 正文
[责编:丛芳瑶]

短短几十年 跨越上千年——影像记录西藏70年巨变

来源:新华网2021-08-18 16:32

24小时热图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 今日腊八,来一碗家乡的腊八粥

  • 多彩活动迎腊八

  • 第27届哈尔滨国际雪雕比赛开铲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加载更多

  拼版照片:上图是20世纪50年代拍摄的拉萨市景象(新华社发蓝志贵摄);下图是2021年8月13日拍摄的拉萨市新貌(接片,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

  70年前,西藏和平解放。西藏人民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在祖国大家庭里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

  70年在历史长河中犹如白驹过隙,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创造了彪炳千秋、利泽万代、亘古未有的历史功绩。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西藏社会的面貌日新月异,西藏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

  让我们通过一组对比影像,回看70年间西藏走过的不平凡之路,感受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各项事业取得的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是20世纪60年代拍摄的拉萨市西郊景象(新华社发蓝志贵摄);下图是2021年8月9日拍摄的拉萨市西郊新貌(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拉萨大桥(新华社记者王纯德摄);下图是2021年8月9日拍摄的拉萨大桥新貌(新华社记者孙非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拉萨市八廓街(新华社记者王纯德摄);下图是2021年8月13日拍摄的拉萨市八廓街(新华社记者觉果摄)。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是20世纪50年代,汽车通过市郊公路开往布达拉宫方向(新华社记者任用昭摄);下图是2021年8月9日,车辆穿行在通往布达拉宫的大路上(新华社记者张汝锋摄)。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是20世纪80年代的拉萨市冲赛康市场(新华社发西藏日报供图);下图是2021年8月9日拍摄的拉萨市冲赛康市场新貌(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左图是20世纪60年代的昌都市区一角(新华社记者任用昭摄);右图是2021年3月25日拍摄的昌都市卡若区(新华社记者孙非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是20世纪70年代的阿里狮泉河风貌(新华社记者徐邦摄);下图是2021年5月21日拍摄的阿里狮泉河镇新貌(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是20世纪70年代的西藏山南地区泽当镇景象(新华社记者顾绶康摄);下图是2020年11月26日拍摄的山南泽当镇风貌(新华社发次仁龙布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是20世纪50年代,前往拉萨市人民医院看病的藏族群众在护士陪同下到医疗室去就诊(新华社记者任用昭摄);下图是2021年4月19日,拉萨市人民医院骨科医生通过5G通信技术,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专家远程指导下使用骨科机器人开展手术(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是20世纪80年代,日喀则幼儿园的孩子们在玩动物圆盘转椅(新华社记者程曦摄);下图是2021年8月9日拍摄的拉萨市象雄美朵游乐园(新华社记者张汝锋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左图是1994年,腰挂BP机、手持“大哥大”的藏族女商人拉珍和四川的客户洽谈生意(新华社记者土登摄);右图是2021年6月25日,乘客与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上的复兴号列车自拍合影(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是20世纪50年代,拉萨居民购买酥油茶壶(新华社记者任用昭摄);下图是2011年12月12日,西藏日喀则拉孜县吉角村村民仓决用电动酥油茶搅拌机给家人打酥油茶(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是20世纪50年代,拉萨小学的学生在布达拉宫前练习写生(新华社记者任用昭摄);下图是2017年11月10日,西藏本土培养的首批博士研究生毕业(新华社记者觉果摄)。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左图是20世纪80年代,西藏聂荣县牧民在骑自行车(新华社发巴桑摄);右图是2017年2月23日,那曲市聂荣县牧民家的孩子在自家门前摆弄摩托车(新华社记者觉果摄)。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是20世纪50年代,西藏工程勘察队钻探组在选定的拉萨水力发电厂厂址,用从东北鸡西矿务局机械总厂运来的钻探机进行钻探(新华社记者任用昭摄);下图是2018年10月26日拍摄的西藏首座大型水电站——藏木水电站(新华社发董志雄摄)。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是20世纪80年代的拉萨市北京中路(新华社发车刚摄);下图是2021年8月9日拍摄的拉萨市北京中路(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是20世纪50年代拍摄的西藏第一所现代正规初级中学——拉萨中学一角(新华社记者景家栋摄);下图是2021年8月9日拍摄的拉萨中学一角(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是20世纪80年代,人们在拉萨一家商店购物(新华社发刘丽嘉摄);下图是2021年8月15日,人们在拉萨市万达广场购物(新华社记者孙非摄)。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左图是20世纪50年代琼林村的猎手达前(资料照片);右图是2021年6月19日拍摄的林芝米林县琼林村村民达吉,结束打猎生涯,成为养殖户和护林员(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是1960年,登山队队员在海拔7000米以上的雪坡上前进(资料照片);下图是2020年5月21日拍摄的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员所使用的现代登山设备(新华社特约记者拉巴摄)。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左图是20世纪60年代,我国登山队员在海拔5700米冰川上宿营时融冰煮饭(新华社记者陈宗烈摄);右图是2020年5月10日,厨师在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炒菜(新华社记者孙非摄)。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是20世纪90年代的林芝八一镇(新华社记者陈燮摄);下图是2021年7月20日拍摄的林芝八一镇风貌(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是20世纪60年代的日喀则(资料照片);下图是2021年8月9日拍摄的日喀则(新华社记者觉果摄)。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是20世纪80年代的西藏那曲地区行署所在地那曲镇(新华社记者袁克忠摄);下图是那曲市市区风貌(新华社发普布扎西摄,无人机视频截图)。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是20世纪80年代的墨脱县景色(新华社记者才龙摄);下图是2021年2月13日拍摄的墨脱县风光(新华社记者孙非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左图是墨脱县雅鲁藏布江上的籐桥(20世纪80年代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顾绶康摄);右图是2020年11月5日拍摄的派墨公路米林段公路(新华社发董志雄摄)。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是20世纪50年代,雅鲁藏布江上游的牛皮船载着土特产和粮食沿江运输至西藏东部(新华社发赵奇摄);下图是2016年12月11日拍摄的位于西藏山南市扎囊县境内的扎囊特大桥(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是1959年拍摄的拉萨八廓街(新华社记者王纯德摄);下图是2021年8月13日拍摄的八廓街(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上图是旧西藏农奴制度下流落街头、乞讨求生的妇女儿童(资料照片);下图是2021年3月13日,在家乡拉萨创立了一家少儿模特和美育培训机构的“90后”姑娘洛桑卓玛指导参加培训的小朋友(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