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连续五年,每一次进博会的开幕式,都是一次中国对开放的再宣示。在全球开放共识日趋弱化、经济全球化遭遇冲击逆流,社会上对开放也或多或少存在误解甚至谬论时,这样的宣示就更显可贵。
4日晚,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五届进博会开幕式并致辞,再度重申了开放之于中国、之于世界的不可或缺的价值——在困难挑战空前的当下,我们必须“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天的中国成就于开放、受惠于开放,也早已成为全球开放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者。一个现代国家的富强、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也必须在坚定开放中得以实现。进博会的主场上海,又提供了特别的缩影。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历程已然昭示,“走开放路”绝非权宜之计,更不是到了一定阶段就可以终结的进程。对外开放需要高度务实,需要脚踏实地,需要通过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举措来彰显开放胸怀和立场,却不能陷入简单的实用主义、事务主义。
选择性、功利性地理解对外开放,得到的成果一定也是阶段性、碎片化的。只有真正认识到开放作为一国之策的根本性价值,将之真正视作一个根本立场来奉行,才可能源源不断地创造机遇、壮大自身、造福全球。
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大,就强调了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立场。这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习近平主席的致辞中,重申了“基本国策”四个字,正是重申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对于开放的坚定清醒、矢志不移。
无论内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作为根本立场的开放是不可动摇的。对内,开放带来了大踏步的发展。其间固然会出现种种新矛盾、新挑战、新问题,但愈是如此,愈是需要用开放的办法予以解决。走回头路是没有出路的,很多方面也压根不存在回头的可能。在已经通过开放站上具有相当高度的台阶之后,试图停滞、封闭,既不负责任,也不切实际。
对外,愈是环境复杂,愈是开放受挫,中国愈是要主动开放、引领开放。这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责任和胸怀,也是掌握发展主动的重要途径。“惊涛骇浪”之下,退缩返航是不明智的,同样也是不现实的。迎难而上,劈波斩浪,才能闯出天地。
当然,在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深度交织的当下,在中国大市场能够为世界创造巨大机遇、同时完全有条件通过主动开放获得更大机遇的情况下,坚定开放,是一种战略定力,也是深刻的发展智慧。
今天的中国强调自信自强,强调在一些关键核心环节的自主可控。有人误以为这是要老调重弹,退回到封闭保守的老路上;甚至有人煞有介事制造种种舆论,刻意放大曲解一些本来正常的现象,或者鼓吹“脱钩”“筑墙”,试图带起某种激烈却毫不理性的排他情绪。研读过党的二十大报告、聆听过习近平主席的视频致辞、思考过进博会“年年办下去,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的深意就会知道,上述现象,无不是对自立、自信、自强的莫大误解。
封闭保守不会带来自信,不会带来自立,也不会实现自强。恰恰相反,愈是敢于主动开放,愈是善于对外开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愈是能积攒自立、自信、自强的底气,人类世界也才能破除迷雾,迎接光明未来。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显然对此坚定不移。
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主席的又一次“进博声音”,既是面向全球的宣示和倡议,也是面向全体国人的再动员。正如致辞最后所说,“路就在脚下,光明就在前方”——选择开放之路,坚持开放之路,走好开放之路,光明一定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