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我想申请法律援助应该怎么申请”“有没有指导我们种菜的小册子”“我家有高血压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些什么”……春节前夕,河北渤海新区黄骅市西胡庄村沿街搭建的“小红棚”围满了人。在“小红棚”上的“理论宣讲”“科学普及”“法律服务”“文化下乡”“义务理发”等条幅格外醒目。
这是渤海新区黄骅市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暨新时代文明实践“赶大集”志愿服务活动。
很多村民遇到法律相关的问题,都不知道如何妥善处理。当地司法局法律援助科王伟伟说,“我们正好借助这样的机会,促进基层群众学法用法,增强广大群众法治意识。”
在“小红棚”的不远处,志愿者们编排的文艺节目引起围观村民的阵阵呐喊和掌声,让寒冷的冬天“年味”更浓了。
活动现场,京东大鼓《一床棉被》蕴含浓厚的本土特色,韵味十足;双人扇子舞《万疆》尽展民族风情,吸引了全场的目光;电吹管《想你的时候问月亮》满怀深情,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临近春节,采油六厂井丛场草木萧疏,红色“磕头机”有序工作,旁边的文化广场热闹非凡。“石油是每个国家不可或缺的资源,但是石油基本都埋藏在地下,我们要想获得石油,就要掌握开采石油的技术和装备。大家看,工人们正在进行的就是油水井作业,这一整套工序结束后,就可以提取到石油了。”57岁的杨树坡和其他志愿者讲解员正在为前来参观的小学生进行石油科普。
“听完叔叔阿姨的讲解,我了解了石油的形成、用途、开采过程和现状,看到一台台油水井作业,觉得特别壮观。”前来游览的小学生杨景硕说。
文化广场所在的地方是羊三木油田1号井丛场,始建于2016年,是目前大港油田陆上最大的井丛场。当地政府以井丛场为依托,建成文化广场,并定期组织开展石油文化科普活动。
杨树坡还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有孩子在井丛场附近放烟花,伴随着风力,大火迅速蔓延,非常危险。“从那时候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井丛场,提高安全意识,坚决不让这类的事情再次发生。”
文化广场建成后,杨树坡主动请缨担任讲解员,利用闲暇时间给孩子们讲解石油的由来和抽油机的原理,由于他熟知井丛场的业务知识,颇受大家欢迎。
基层科普是我国科普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渤海新区黄骅市全力打造科普阵地,场所和设施不断完善,活动形式不断创新。据了解,渤海新区黄骅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志愿服务平台,搭建起“1个总队、18个支队、357个大队、10个特色分队”的专兼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记者 刘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