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丁玉冰)2月24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介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有关情况。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我国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十年,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最快的十年,也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发挥最为彰显的十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1位,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开启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阶段。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徐想 摄)
十年来,我国科技实力跃升,在全球创新版图的影响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2年的1万亿增加到2022年的3.09万亿,研发投入强度从1.91%提升到2.55%。基础研究投入从2012年的499亿元提高到2022年约1951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由4.8%提升至6.3%。研发人员总量从2012年的325万人年提高到2022年预计超过600万人年,多年保持世界首位。
十年来,科技全面赋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高水平源头供给。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在量子信息、脑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在若干重要领域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积极布局新赛道,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加快场景应用。聚焦种子和耕地两个关键问题,有力支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为疾病防治、公共卫生、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更加精准而全面的支撑。
十年来,改革攻坚发力,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多点突破。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构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在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3.9万家增长至2022年的40万家,贡献了全国企业68%的研发投入,762家企业进入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3家国家自创区和177家国家高新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十年来,扩大开放合作,积极打造有利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创新生态。我国坚持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参与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在应对气候变化、清洁能源、新冠疫情防控等重点领域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与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开展联合资助。“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成果丰硕,建设一批联合实验室。在重点领域搭建更多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平台,为来华工作的各国人才提供广阔发展舞台,让中国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的沃土。
王志刚介绍,2022年,在全体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捷报频传,天和、问天、梦天三舱齐聚天宇,中国空间站傲立太空,夸父探日、青藏科考、微纳卫星、量子传输、质子治疗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首次突破3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首次突破2.5%,基础研究投入比重连续4年超过6%。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迈出新步伐,“科技冬奥”保障北京冬奥会高质量办赛高水平参赛,科研攻关为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王志刚表示,党的二十大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首次进行专章部署。今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科技领域“开新局、谋新篇”,就是要在重塑发展新优势中,当好“开路先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做好“助推引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