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国家公园守护者 | 国家公园的“智慧大脑”

国家公园守护者 | 国家公园的“智慧大脑”

来源:光明网 2023-12-15 23:49

  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溪边列岩岫,倒影浸寒绿。2021年10月12日,风景秀美的武夷山国家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为了更好保护这片全世界同纬度带最典型、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同年,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

国家公园守护者 | 国家公园的“智慧大脑”

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光明网记者 李航 摄)

  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平台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手段,集纳了包含资源监测、巡护执法、视频融合、防火预警、游憩管理、科普宣传等10个子系统,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生物资源、森林防火、智慧入园等要素实现了全方位监测。

  “利用这个平台我们的工作实现了三个明显提升,一是提升了管理效能,提高了生物科考、生态保护、应急反应和协同管理能力;二是提升了服务质量,通过智慧管理平台,我们可以实时监测游客人数和活动,合理调度安排;三是明显提升了国家公园范围内的巡护水平。”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保护部工作人员陈熙介绍。

  如果将智慧管理中心称作“大脑”,那由135名管护员、护林员组成的巡护队伍则是分布在国家公园里的“末梢神经”,他们真实地感受着国家公园的每一处变化,武夷山国家公园武夷管理站(执法大队)管护员张权就是其中一位。

国家公园守护者 | 国家公园的“智慧大脑”

巡护队员使用平板电脑观察山场情况(光明网记者 李航 摄)

  清晨,当第一缕晨光洒在广袤的武夷山国家公园时,张权和队员们早早开始了新一天的巡查工作。“我们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国家公园内珍稀动植物资源的保护,防止人为破坏,此外还有森林防火工作,确保辖区内没有火源。”在长时间的巡护中,巡护队员常常需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过去巡护靠人工,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而且山高路远地区和无人区巡护困难。如今,科技发展为他们的日常工作提供了便利。“现在我们在平板电脑中输入某一地点的坐标,就可以看到该地的实时卫星图像及历史卫星图像,通过对比就可以发现该地生态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大大提升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国家公园守护者 | 国家公园的“智慧大脑”

无人机巡护(光明网记者 李航 摄)

  2023年,武夷山国家公园组织巡护16500人次,设计巡护路线4970条,累计巡护里程达33830公里。针对山林的巡护,武夷山国家公园自主开发的“巡检助手”可供巡护人员利用拍照、录像以及远程视频等方式全程记录巡护情况,并将巡护数据传输至智慧管理中心,确保管理人员能及时掌握巡护信息。为提高巡护水平,武夷山国家公园还在重点保护区域以及巡护人员难以到达的无人区增设无人机巡护,扩大巡查范围的同时,也为巡护队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天上有卫星、空中有无人机、山上有视频监控、地上有护林员巡护……武夷山国家公园打造的“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台“智慧大脑”,能够让科研人员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武夷山的生态系统,有效管理资源和环境,更为武夷山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

  采访中,记者也获知,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生态,以及更具引领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方面,京东物流作为国内首家设立科学碳目标的物流企业,正在福建各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持续评估对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产生的潜在影响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业务能力、企业影响力,推动供应链端到端的绿色化、环保化,创造着智慧而深远的社会价值。

  作者:靳铃涵、李航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