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小核同学科普秀】
1946年,科学家首次成功将放射性同位素注射到人体内治疗肿瘤。历经几十年发展,放射性药物已成为疾病诊断与精准治疗的重要手段。
其中,治疗类放射性药物可对病变组织进行选择性和靶向性治疗。在进入人体内后,治疗类放射性药物会浓集在病变组织内,以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发出的阿尔法、贝塔或伽马射线,近距离照射病变组织,产生局部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从而抑制或破坏肿瘤细胞。在治疗肝癌、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恶性肿瘤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例如,碘[131I]化钠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常用放射性药物,在进入体内后,碘[131I]会被甲状腺所吸收,并发出贝塔及伽马射线,破坏甲状腺细胞,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减少,甲状腺体积随之缩小,以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功能性甲状腺癌等疾病。
那么,使用放射性药物后,我们自己会成为“危险源”吗?
无需担心,这种“放射性”只是暂时的,且放射性十分微弱,按医生的要求隔离一段时间后,对环境和身边的人也就基本没有影响了。
监制:张宁 策划:李政葳 编导:曾震宇 刘昊 设计:王灿 统筹:王一涵
光明网、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 联合出品
往期回顾:
【小核同学科普秀】“核技术”也能守护健康?——“核医疗”篇(一)
【小核同学科普秀】“核技术”也能守护健康?——“核医疗”篇(二)
“小核同学科普秀”更多内容
欢迎扫码关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