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每一位从战火中走来的老兵,都像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他们记忆深处,与硝烟一起久久挥之不去的还有战友的身影。并肩作战的日子里,有人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未能见到胜利的曙光;有人幸存下来,成为历史的见证者,陪祖国走过75年光辉历程,却也背负着对那些未被记住的英雄的思念与敬重。2024年9月30日,第十一个烈士纪念日之际,记者跟随老兵的回忆,追寻那些在历史中默默无闻却同样伟大的英雄们。
金纪文,1926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县左家坞镇。他的少年时代被战火摧毁,1940年7月,日本侵略军扫荡丰润地区,金纪文的学业被迫中断,家人离散,吃不上饭,还要时刻面对日军扫荡的恐惧。在走投无路之际,年仅14岁的金纪文跟随父亲参军,成为冀东军分区卫生部的一名小卫生员,主要负责抬送和护理伤员。
此后37年的军旅生涯中,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战争,金纪文亲历了无数战斗,亲眼见证了战友们的英勇与牺牲,他们中有许多人再也没有归来,名字也未能留在史册上。1978年,他被调任内长山要塞大钦岛守备区副司令,成为一名“守岛人”,一直坚守直到1980年离休。
家人为(右)金纪文与(左)金立生合成的一张父子照,这也是金纪文与父亲唯一的一张合影。受访者供图
战火中的父子:彼此牵挂,却各自坚守
谈及参军的原因,金纪文多次提到自己的父亲金立生。1938年,金立生参加冀东抗日武装起义,成为八路军第十三纵队的一名战士。父亲的选择在金纪文心中种下了参军的种子,“父亲回来后,看到我没学上,没饭吃,没有地方去,就带我去当兵了。”金纪文回忆道。
父子俩先后投身军队,却很少见面。对于这种聚少离多,金纪文早已习惯。“他干他的,我干我的,没人在意对方去什么地方,完成好自己的任务就行了。”1945年秋,金立生即将随部队前往东北,集结地点恰好在金纪文工作所在的县。那是父子俩最近的一次相聚,也成了他们的最后一面。1946年,金立生病逝在海拉尔,直到1949年遗骸运回河北安葬。
“我一直都不知道他(父亲)葬在哪里,1954年我从朝鲜回来后,才有人告诉我,父亲安葬在唐山的烈士陵园。”长年奔波于前线,战场和家人仿佛成了两个世界。“没有通讯,家人是家人,打仗是打仗。”这是金纪文对那段生活的总结,平静中透着无奈。如今,每当想起父亲,金纪文总是深感遗憾。随着身体每况愈下,金纪文已经无法亲自去祭拜,烈士纪念日的到来,让这份无法弥补的歉疚更加沉重。
金纪文前往烈士陵园看望父亲。受访者供图
英雄的沉默:记不住的名字,却永存心中
父亲是金纪文人生转折的重要引领者,而一些无名的战友,则是他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今年已99岁高龄的金纪文,虽然逐渐忘却许多事情,但提到战友时,他的记忆仍然鲜明。“他们是我印象深刻的人。”他说。每当回忆起战友的往事,金纪文仿佛又回到了那片曾经并肩浴血奋战的战场,一切都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然而,当记者追问这些战友的名字时,他只是无奈地摇摇手说:“记不得了,现在的我更记不住了。”
金纪文记得一位连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金纪文所在的连队继续与日伪军交战。在一次防御战役中,连长为了保护他,拒绝了他对上前线的请求。“连长命令我说,小文书,你就在这待着!说完他自己就冲上去了。”金纪文回忆,那位连长“很能打”,但在战斗中腹部中弹,由于没有医生,无法开刀治疗,连长最终牺牲了。“那个时候很艰苦,部队很艰苦。”他说,语气中透着无力与遗憾。
1949年5月,金纪文被调入二一〇师六一〇团,在那里他结识了一位司令部的参谋。两人共同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随后又并肩走上抗美援朝的战场。1953年夏季反击战期间,金纪文再次听到战友的消息,却已是噩耗。“夏季反击战第一阶段,他带部队到前线勘察,打冷炮牺牲了。”金纪文缓缓讲道。
记者了解到,“打冷炮”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为应对装备劣势而创新的一种战术,用单枪或单炮精准打击敌方守备力量、坦克或车辆。在这种以少胜多的博弈里,九死一生是常态。对于幸存的老兵而言,战友的牺牲既寻常,又刻骨,那些英雄的壮烈事迹,随着时间流逝,只剩昔日战友口中的只言片语。
金纪文在荣誉室里驻足观望战友们的照片。赵颖超摄
“要记住他们,不要忘记他们”
作为战争的幸存者和历史的见证者,金纪文常说自己是“剩下的人”。当被问及如何面对战友的牺牲时,他平静地回答:“那个时候,牺牲了就牺牲了,没有什么的。”经历过无数次战火与生死,他似乎早已看淡了死亡。“老战友死了,觉得很可惜,但实际上牺牲的人很多,只是我们没看见。”他说,当时由于战事紧张,往往牺牲了就立刻补充人员,再继续投入战斗,队伍打没了,就组建新的队伍接着打。“没有想那么多,只要完成任务就行。”金纪文说。
“没有他们的牺牲,战争胜利不了,也建立不了我们的国家,他们是真正的英雄。”金纪文眼中的英雄,既是那些广为人知、死得壮烈的人,也是那些默默无闻、无名无姓的普通士兵。“现在大家了解的多是死得特别壮烈的,还有幸存至今的,但那些没有留下名字的,没有特殊建设的战士们,也是英雄。没有他们,我们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1周年。在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金纪文反复强调着一句话:“要记住他们,不要忘记他们。”那些名字或许未被历史记住,他们的故事,却在祖国的山河中,在每一寸和平的土地上,镌刻着不可磨灭的印记。
采访:光明网记者 王蕾
剪辑:光明网记者 张悦鑫
摄像:青岛第五干休所 赵颖超 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