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同中国外文局、云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4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于10月18日至20日成功举行。
为配合主论坛,19日下午,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企事业公共关系委员会与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传播”分论坛在云南大理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推进、全景传播”,邀请多位政府部门、企业、研究机构、媒体嘉宾参会,旨在链接多元主体,展开更充分深入的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向国际社会讲述生态文明中国故事的路径与方法,展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成果。
分论坛现场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国务院新闻办原副主任郭卫民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国外文局综合业务部一级巡视员黄卫,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冯俊扬,生态环境部原新闻发言人、宣传教育司司长刘友宾,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生态环境部原生态司司长崔书红,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徐光,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何祖坤,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新闻社原总编辑王晓晖,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范宏,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敬鑫,中国日报国内部主任记者侯黎强,澎湃新闻编委、北京新闻中心主任吴玉蓉,南方周末编委、北京新闻中心主任曹海东,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博雅中国高级副总裁刘元媛等嘉宾出席分论坛并作主题分享交流。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夏吉宣主持论坛。
本次论坛围绕两个议题展开主旨发言。第一个议题围绕“中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及传播”展开。
生态环境部原新闻发言人、宣传教育司司长刘友宾作题为《加强生态文学对外交流和传播》的发言,强调要持续繁荣发展生态文学,加强生态文学的对外交流和传播,全景式、多角度呈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恢弘气象,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文学力量。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生态环境部原生态司司长崔书红就“如何用国际化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展示讲述中国故事,全方位、多角度向国际社会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成就,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交流”方面作主题发言。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徐光分享了近年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在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典案例和生动实践。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范宏在题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理实践》中表示,要强化新闻报道,积极引导舆论;开展主题活动,全民广泛参与;弘扬生态文化,涵养社会风尚;加强国际传播,讲好大理故事。全力抓实以洱海保护精准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大理实践。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针对“中国企业如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分论坛第二个议题围绕“全方位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展开。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敬鑫以《国际传播新形势下的新思考》为题,以国际力量新格局、技术发展新趋势、中外互动新阶段分析了当前国际社会形成的国际传播新形势,并进一步指出,大国关系的对抗性日益凸显,并向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渗透,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日益成为国际传播的新趋势。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何祖坤在《唱响云南绿色之歌》的发言中分享了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的实践探索。中国日报国内部主任记者侯黎强建议,在不同单位内部建立生态文明报道的协调机制,加强对中国生态文明探索过程的报道,同时发挥好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这类机构的链接和推动作用。澎湃新闻编委、北京新闻中心主任吴玉蓉以澎湃新闻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重点介绍了如何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南方周末编委、北京新闻中心主任曹海东强调,全方位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要全面、准确、客观,“绝不说假话”;要关切个人,充满人文关怀,做到“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要建立专业护城河,专业地做新闻和做专业的新闻。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新闻社原总编辑王晓晖提出,生态文明是世界语言、是民生福祉,一方面讲故事的视角要大,讲世界故事,在世界故事里讲述中国,在公共议题中表达中国立场、中国理念;另一方面讲故事的切口要小,具体到人,展现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努力,把政治经济、文化传承、生态文明还原为每个人的故事。博雅中国高级副总裁刘元媛从公共关系的角度,就提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传播给出对策与建议。
此外,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大理分中心启动仪式,未来,大理分中心将继续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大理故事,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贡献大理力量。(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