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海拔2800米高寒特长隧道的春运守护者
首页 > 时政频道> 新闻图片 > 正文
[责编:袁晴]

海拔2800米高寒特长隧道的春运守护者

来源:新华网2025-01-15 09:40

24小时热图
  • 中老铁路上的跨国文化联欢演出

  • “中文+敦煌壁画艺术”受宠

  • “脊椎动物的崛起”展厅开放

  • 黄海深处收鱼忙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加载更多

  1月14日凌晨,安全员在新乌鞘岭隧道内对作业过程进行盯控。

  2025年春运首日,兰张高铁新乌鞘岭隧道迎来了通车之后的首个春运。

  午夜时分,在这座海拔2800米的高寒特长隧道里,中铁兰州局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的桥隧工和线路工们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该隧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全长17.125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穿越河西走廊的“门户”——乌鞘岭。这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约零下2摄氏度, 近日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

  面对首次春运“大考”,这群守护者顶着刺骨寒风,钻隧道、爬高山,在列车停运的深夜对隧道及线路仔细检查,为旅客的春运回家路保驾护航。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1月14日凌晨,桥隧工在新乌鞘岭隧道内检查隧道衬砌。

  2025年春运首日,兰张高铁新乌鞘岭隧道迎来了通车之后的首个春运。

  午夜时分,在这座海拔2800米的高寒特长隧道里,中铁兰州局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的桥隧工和线路工们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该隧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全长17.125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穿越河西走廊的“门户”——乌鞘岭。这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约零下2摄氏度, 近日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

  面对首次春运“大考”,这群守护者顶着刺骨寒风,钻隧道、爬高山,在列车停运的深夜对隧道及线路仔细检查,为旅客的春运回家路保驾护航。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1月13日晚,在新乌鞘岭隧道通道门外,两名线路工组装铁路轨道检查仪。

  2025年春运首日,兰张高铁新乌鞘岭隧道迎来了通车之后的首个春运。

  午夜时分,在这座海拔2800米的高寒特长隧道里,中铁兰州局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的桥隧工和线路工们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该隧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全长17.125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穿越河西走廊的“门户”——乌鞘岭。这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约零下2摄氏度, 近日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

  面对首次春运“大考”,这群守护者顶着刺骨寒风,钻隧道、爬高山,在列车停运的深夜对隧道及线路仔细检查,为旅客的春运回家路保驾护航。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1月14日凌晨,桥隧工在新乌鞘岭隧道内开展全面检查。

  2025年春运首日,兰张高铁新乌鞘岭隧道迎来了通车之后的首个春运。

  午夜时分,在这座海拔2800米的高寒特长隧道里,中铁兰州局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的桥隧工和线路工们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该隧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全长17.125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穿越河西走廊的“门户”——乌鞘岭。这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约零下2摄氏度, 近日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

  面对首次春运“大考”,这群守护者顶着刺骨寒风,钻隧道、爬高山,在列车停运的深夜对隧道及线路仔细检查,为旅客的春运回家路保驾护航。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1月13日晚,在天祝西高铁综合维修基地,线路工正在清点工具材料。

  2025年春运首日,兰张高铁新乌鞘岭隧道迎来了通车之后的首个春运。

  午夜时分,在这座海拔2800米的高寒特长隧道里,中铁兰州局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的桥隧工和线路工们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该隧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全长17.125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穿越河西走廊的“门户”——乌鞘岭。这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约零下2摄氏度, 近日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

  面对首次春运“大考”,这群守护者顶着刺骨寒风,钻隧道、爬高山,在列车停运的深夜对隧道及线路仔细检查,为旅客的春运回家路保驾护航。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1月14日凌晨,在新乌鞘岭隧道内,“90后”线路工工长康川(左)使用铁路轨道检查仪检查线路几何尺寸。

  2025年春运首日,兰张高铁新乌鞘岭隧道迎来了通车之后的首个春运。

  午夜时分,在这座海拔2800米的高寒特长隧道里,中铁兰州局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的桥隧工和线路工们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该隧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全长17.125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穿越河西走廊的“门户”——乌鞘岭。这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约零下2摄氏度, 近日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

  面对首次春运“大考”,这群守护者顶着刺骨寒风,钻隧道、爬高山,在列车停运的深夜对隧道及线路仔细检查,为旅客的春运回家路保驾护航。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1月14日凌晨,在新乌鞘岭隧道内,桥隧工检查排水设施。

  2025年春运首日,兰张高铁新乌鞘岭隧道迎来了通车之后的首个春运。

  午夜时分,在这座海拔2800米的高寒特长隧道里,中铁兰州局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的桥隧工和线路工们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该隧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全长17.125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穿越河西走廊的“门户”——乌鞘岭。这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约零下2摄氏度, 近日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

  面对首次春运“大考”,这群守护者顶着刺骨寒风,钻隧道、爬高山,在列车停运的深夜对隧道及线路仔细检查,为旅客的春运回家路保驾护航。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这是1月14日在新乌鞘岭隧道附近拍摄的山脉与月亮(无人机照片)。

  2025年春运首日,兰张高铁新乌鞘岭隧道迎来了通车之后的首个春运。

  午夜时分,在这座海拔2800米的高寒特长隧道里,中铁兰州局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的桥隧工和线路工们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该隧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全长17.125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穿越河西走廊的“门户”——乌鞘岭。这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约零下2摄氏度, 近日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

  面对首次春运“大考”,这群守护者顶着刺骨寒风,钻隧道、爬高山,在列车停运的深夜对隧道及线路仔细检查,为旅客的春运回家路保驾护航。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1月13日晚,在新乌鞘岭隧道通道门外,“95后”桥隧工工长金炻正在清点工具材料。

  2025年春运首日,兰张高铁新乌鞘岭隧道迎来了通车之后的首个春运。

  午夜时分,在这座海拔2800米的高寒特长隧道里,中铁兰州局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的桥隧工和线路工们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该隧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全长17.125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穿越河西走廊的“门户”——乌鞘岭。这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约零下2摄氏度, 近日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

  面对首次春运“大考”,这群守护者顶着刺骨寒风,钻隧道、爬高山,在列车停运的深夜对隧道及线路仔细检查,为旅客的春运回家路保驾护航。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1月14日凌晨,桥隧工走进新乌鞘岭隧道。

  2025年春运首日,兰张高铁新乌鞘岭隧道迎来了通车之后的首个春运。

  午夜时分,在这座海拔2800米的高寒特长隧道里,中铁兰州局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的桥隧工和线路工们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该隧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全长17.125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穿越河西走廊的“门户”——乌鞘岭。这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约零下2摄氏度, 近日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

  面对首次春运“大考”,这群守护者顶着刺骨寒风,钻隧道、爬高山,在列车停运的深夜对隧道及线路仔细检查,为旅客的春运回家路保驾护航。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1月14日凌晨,桥隧工走进新乌鞘岭隧道。

  2025年春运首日,兰张高铁新乌鞘岭隧道迎来了通车之后的首个春运。

  午夜时分,在这座海拔2800米的高寒特长隧道里,中铁兰州局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的桥隧工和线路工们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该隧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全长17.125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穿越河西走廊的“门户”——乌鞘岭。这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约零下2摄氏度, 近日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

  面对首次春运“大考”,这群守护者顶着刺骨寒风,钻隧道、爬高山,在列车停运的深夜对隧道及线路仔细检查,为旅客的春运回家路保驾护航。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1月14日凌晨,在新乌鞘岭隧道口,“00后”线路工张玉华趴在线路上查看轨道平整度。

  2025年春运首日,兰张高铁新乌鞘岭隧道迎来了通车之后的首个春运。

  午夜时分,在这座海拔2800米的高寒特长隧道里,中铁兰州局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的桥隧工和线路工们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该隧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全长17.125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穿越河西走廊的“门户”——乌鞘岭。这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约零下2摄氏度, 近日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

  面对首次春运“大考”,这群守护者顶着刺骨寒风,钻隧道、爬高山,在列车停运的深夜对隧道及线路仔细检查,为旅客的春运回家路保驾护航。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1月14日凌晨,桥隧工前往新乌鞘岭隧道作业地点(无人机照片)。

  2025年春运首日,兰张高铁新乌鞘岭隧道迎来了通车之后的首个春运。

  午夜时分,在这座海拔2800米的高寒特长隧道里,中铁兰州局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的桥隧工和线路工们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该隧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全长17.125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穿越河西走廊的“门户”——乌鞘岭。这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约零下2摄氏度, 近日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

  面对首次春运“大考”,这群守护者顶着刺骨寒风,钻隧道、爬高山,在列车停运的深夜对隧道及线路仔细检查,为旅客的春运回家路保驾护航。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1月14日凌晨,在新乌鞘岭隧道内,桥隧工使用小锤检查边墙和施工缝。

  2025年春运首日,兰张高铁新乌鞘岭隧道迎来了通车之后的首个春运。

  午夜时分,在这座海拔2800米的高寒特长隧道里,中铁兰州局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的桥隧工和线路工们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该隧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全长17.125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穿越河西走廊的“门户”——乌鞘岭。这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约零下2摄氏度, 近日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

  面对首次春运“大考”,这群守护者顶着刺骨寒风,钻隧道、爬高山,在列车停运的深夜对隧道及线路仔细检查,为旅客的春运回家路保驾护航。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1月14日凌晨,桥隧工和线路工在新乌鞘岭隧道内开展检查作业(无人机照片)。

  2025年春运首日,兰张高铁新乌鞘岭隧道迎来了通车之后的首个春运。

  午夜时分,在这座海拔2800米的高寒特长隧道里,中铁兰州局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的桥隧工和线路工们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该隧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全长17.125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穿越河西走廊的“门户”——乌鞘岭。这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约零下2摄氏度, 近日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

  面对首次春运“大考”,这群守护者顶着刺骨寒风,钻隧道、爬高山,在列车停运的深夜对隧道及线路仔细检查,为旅客的春运回家路保驾护航。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1月14日凌晨,在新乌鞘岭隧道通道门外,桥隧工在上道前清点工具材料。

  2025年春运首日,兰张高铁新乌鞘岭隧道迎来了通车之后的首个春运。

  午夜时分,在这座海拔2800米的高寒特长隧道里,中铁兰州局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的桥隧工和线路工们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该隧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全长17.125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穿越河西走廊的“门户”——乌鞘岭。这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约零下2摄氏度, 近日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

  面对首次春运“大考”,这群守护者顶着刺骨寒风,钻隧道、爬高山,在列车停运的深夜对隧道及线路仔细检查,为旅客的春运回家路保驾护航。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1月14日8时20分许,兰州西发往武威东的D8885次动车组列车穿过新乌鞘岭隧道(无人机照片)。

  2025年春运首日,兰张高铁新乌鞘岭隧道迎来了通车之后的首个春运。

  午夜时分,在这座海拔2800米的高寒特长隧道里,中铁兰州局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的桥隧工和线路工们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该隧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全长17.125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穿越河西走廊的“门户”——乌鞘岭。这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约零下2摄氏度, 近日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

  面对首次春运“大考”,这群守护者顶着刺骨寒风,钻隧道、爬高山,在列车停运的深夜对隧道及线路仔细检查,为旅客的春运回家路保驾护航。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