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 3月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回答光明日报记者有关债务置换政策实施效果的问题时表示,去年四季度我国一次性增加了6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这项政策通过整体设计和机制重构,在主动化解债务风险的同时,支持地方腾出更多资金资源。
光明日报记者李苑向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提问。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冠东 摄
蓝佛安介绍,截至3月5日,地方共发行置换债券2.96万亿元。去年发行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利率水平下降平均超过2.5个百分点,部分地区下降更为明显,预计这部分置换债券5年利息减少2000亿元以上,极大减轻地方资金压力和利息支出。化债压力大大减轻,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效缓释。
在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通过实施置换政策,打通了经济循环的堵点,各地畅通了资金链条,带动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源,科技型企业、中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得到有力支持;更好地保障了重点民生,地方用好化债等支持政策,腾出更多资金,兜住基层“三保”底线,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低保、优抚等得到更好保障;支持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今年地方安排更多资金用于科技创新、促进消费等重点支出,增幅较去年均有提高。
蓝佛安表示,将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努力取得更大的成效。加快落实落细债务置换政策,指导地方尽早发行使用。今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的额度,对隐性债务精准置换,对置换资金全流程全链条监管,做到早发力早见效。持续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剥离平台政府融资功能,结合企业实际,分类推进市场化转型,严防国有企事业单位穿上“新马甲”。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将遏制违法违规举债作为财政监管的重点,将不新增隐性债作为铁的纪律,坚决防止化了旧账,又添新账。
(杨煜/文字整理 范瑾/视频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