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为烈士寻亲之十六】
光明日报记者 王斯敏 胡晓军 王洋 李玉兰
晴空下,挺立于神山村村头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红军烈士墓分外夺目。风拂过,翠竹摇曳,似乎向烈士倾诉着什么。
4月3日上午,一场庄严肃穆的烈士墓祭扫活动在这里举行。铿锵的国歌在山谷间回荡。井冈山干部群众、烈士后代、在校学生、神山村村民等百余人列队瞻仰纪念碑,向英烈三鞠躬,再一一走到红军烈士墓前,躬身献上一朵朵洁白的菊花……
神山村埋葬着7位无名红军烈士的忠骨。从2022年8月起,光明日报社与井冈山市联合发起寻亲活动,先后为黄渭波、何连钰、肖栋才3位烈士确认身份、找到亲人。2024年,光明日报社4位记者用《神山星火》一书的稿费在神山村捐建了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今年是纪念碑落成后的第一个清明节。
“烈士们的英名,永不能忘。让我们来共同回顾那场激烈的战斗。”井冈山中学教师周爱华依据史料,深情讲述神山村烈士故事——
“1929年1月,井冈山遭遇第三次‘会剿’。冬天大雪封山,物资补给全部断绝,红军战士们身着单衣草鞋,英勇战斗。红五军班长肖栋才把全班战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哨口反击敌人,一部分隐蔽起来。茨坪苏维埃政府干部黄渭波站在冰冷的泥浆中,奋力迎击。遂川赤卫队队员、炊事员何连钰和其他同志把补给送到前线后,也立刻加入了保卫战……”
娓娓讲述中,烈士后人们热泪盈眶。
“外公,外孙来看您了!”黄渭波烈士后人陈银洪用手轻轻地摩挲着烈士墓基座,“以往每逢节日,家里人总念叨着为您扫墓,却不晓得该去哪儿。如今,总算找到您了。这是家里做的艾米粿、梨干、米酒,请您尝尝……”
“爹,我和您的孙儿都来了。家里一切都好,大家很想念您。”看着无言耸立的墓碑,何连钰烈士后人何华长声音哽咽,“以后呀,我们会常常来神山村看望您,让您看着两个娃娃慢慢长大。”
“有先烈们这群‘最可爱的人’,才有了今天我们幸福安宁的生活。他们为国捐躯,奏响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寻亲专班成员、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研陈列室主任李归宁神色凝重,“请先烈们放心,我们正在持续深入走访、多方查证湘鄂赣等地信息匹配度较高的线索,争取为更多烈士确定身份!”
“这是今早从村里茶园采摘的第一批‘明前茶’。”神山村村委会副主任黄晓兰捧一把翠绿嫩叶放在墓前,深鞠一躬,“现在呀,咱神山村春天摘茶叶,夏秋卖黄桃,冬天销毛竹,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舒心。请烈士们放心,你们用生命扛起的担子,我们一定会接过来、扛下去!”
参加祭扫的江西省宁冈中学学生们也有一肚子话要对红军烈士们讲。
“来神山村之前,老师带我们读了《光明日报》为红军烈士寻亲的一篇篇报道,学习了黄渭波、何连钰、肖栋才3位烈士的事迹,今天又来拜谒烈士墓,我心里的感动越来越强烈。”高二(1)班学生龙琳娜眼神晶亮,“我们一定会牢记先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好好学习,争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时代新人。”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4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