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国际物流港内,新能源汽车等待上船出海;
广州国际港站,中欧班列即将驰骋万里前往欧洲;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西侧珠海洪湾,跨境包裹集中发往机场;
…………
南粤大地,外贸持续升温。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长期不变的,一以贯之的。中国是不会自己把大门关上的,我们开放的大门还要进一步扩大。”
2024年,广东进出口总额首次站上9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9年居全国首位,贡献全国近四成的外贸增量,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大局和全国外贸大局。今年一季度,广东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
大块头有大担当。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广东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抓住用好一切有利条件,全力推动外贸稳量提质。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添新朋聚老友
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万商云集。
广交会,被喻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也是透视广东外贸形势的重要窗口。
4月19日,第137届广交会第一期圆满结束。4月23日至27日,第二期开展迎客。截至4月24日中午,本届广交会已有来自218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9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对外联络处高级经理麦翠妍介绍,“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采购习惯、重点行业等,我们今年在招展、布展工作中精准定位,全面提升展会层级水平。”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近期广东出台二十条举措,打出稳外贸促便利“组合拳”,同时充分用好广交会这个“家门口”的大平台,以更大力度稳住国际市场份额。
走出“舒适区”,做大“朋友圈”。
“我们生产的汽配产品如今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额逐渐攀升。”对市场的变化,深圳市奥特瑞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展十分敏感。
全力稳住传统阵地,加力拓展新兴市场,广东今年着力推动广交会、高交会、中博会等创新发展,组织不少于3万家次企业参加300场以上“粤贸全球”展会,持续推进贸易伙伴多元化。
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表示,“我们要以更大力度拓展东盟、中东、拉美、中亚等新兴市场,挖掘非洲、南太平洋岛国等市场潜力。”
强化互联互通,提升通达能力。
承担广东超1/3外贸进出口量的盐田港,每周有近百条航线联通世界各地。“仅去年我们就新增18条航线,覆盖北美、南美、地中海、大洋洲等区域。”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商务部副总经理庞凝表示,今年将努力加密航线,持续完善国际航运网络布局。
目前,广东3小时可通达东南亚主要城市,455条国际货运航线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港口。今年,广东将继续优化海运空运航线,推动空铁水公高效互联,同时培育一批本土供应链企业、港口物流企业、国际分销商和代理商,以高质量贸易通道建设支撑外贸稳量提质。
以变应变、创新发展,化挑战为机遇
来自厄瓜多尔的采购商大卫,手机相册里藏着广东外贸的“前世今生”。
“这是以前拍的洗碗机、消毒柜、电饭煲等,后边是最近拍的新能源车。”指尖轻轻滑动,大卫感慨万千。
两组照片,恰是广东外贸乃至全国外贸增量提质、向新向优的一个缩影。
以往,中国制造行走全球,多是以“量”和“价”奠定优势;如今,外贸进出口日益成为竞逐“智”和“新”的战场。
挑战之下,以变应变。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广东未雨绸缪,做足深刻调整产业结构的长期准备,将经济发展更多转向依靠创新驱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异军突起,成为拉动广东外贸增长的新引擎。
坚持制造业当家,全面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
拥有制造业所有大的门类的广东,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一体发展,成长出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推动4万家制造业骨干企业数字化转型。去年,全省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到56.7%、31.6%。今年,广东将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优化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培育更多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位于佛山市顺德区的美的洗碗机工厂,机械臂有序舞动,自动导引车灵活穿梭。
“26秒下线一台洗碗机,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明显提升,成本明显降低。”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深有体会,“我们由此可以把更多优势资源用于全球化配置,强化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
增加含“新”量,培育更多外贸增长点。
广东重点打造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新型储能等一批万亿元级、千亿元级出口产业集群。茂名、湛江、揭阳等东西两翼临港产业集群快速崛起,逐渐成为外贸新星。
今年,广东将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开展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着力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试验场和孵化地,扩大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电动汽车等产品出口。
在海外市场摸爬滚打多年,江门市新会区康美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黎永雄颇有心得,“我们依靠自主创新,不断应用新技术、推出新产品,从而适应新环境、新市场。”
在开放合作中发展壮大,在转型升级中持续蝶变。广东外贸企业坚持以变应变、创新发展,自主性和内生力更强。
先立后破、破立并举,以改革促开放
位于东莞虎门港综合保税区的“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由东莞联合香港机场集团共建。
“过去,货物先从内地到香港,再到香港国际机场出口,要完成两次出入境手续;如今,所有手续可在空港中心提前完成,从工厂门到机舱门最快只需15小时。”黄埔海关所属沙田海关副关长高剑影介绍。
粤港澳大湾区约75%的国际航空货物,经由香港国际机场转运海外。“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背后,是粤港两地在跨境航空物流方面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粤港合作,正是生动实践。
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广东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提升综合保税区开放能级和水平……锚定制度创新,广东始终坚持先立后破、破立并举,下好“先手棋”。
聚焦企业所需,强化系统思维,打好“组合拳”,更是改革驱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广东今年着力落实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建设,出台支持绿色贸易发展专项政策,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信息共享、机制对接,助推各类生产要素加速流通。通过实施航空异地货站业务,累计2.73万车次、12.2亿美元货物在广州南沙“一站式”办理通关手续后快速出口;“组合港”“一港通”模式累计开行航线65条,已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和湛江、汕头等城市。
围绕近年来发展速度快、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跨境电商产业,广东从优化完善支持政策、支持园区发展、支持企业发展、构建产业生态4方面出台12条支持政策,率先实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1个地市全覆盖,跨境电商规模稳居全国第一。今年,广东将高标准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广东将持续深入推进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广东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本报记者 胡 健 贺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