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集聚3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涵盖量子计算、通信和测量三大领域
安徽合肥有条“量子大道”(经济聚焦·未来产业看未来)
本报记者 韩俊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其中,特别指出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量子科技有望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成为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
在安徽合肥高新区的云飞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量子”的显著标识,这也让这条路有了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量子大道”。这条“量子大道”集聚了30余家量子科技龙头企业,涵盖量子计算、通信和测量三大领域,形成了全国最密集的量子产业生态圈。当前量子产业发展如何?记者来到这里一探究竟。
——编 者
瞄准技术前沿 布局未来产业
合肥聚集全国近1/3的量子科技企业
走进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映入眼帘即是量子科技的发展历程。实时播放的大屏上,直观展示了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的运行状况。“传统数字加密技术传输信息,在面对大规模算力时有可能被破解,而量子密钥分发则可以应对算力的提升,有效降低泄密风险。”国盾量子首席科学家彭承志说。
2009年,国盾量子成立,随后公司承接了合肥市建设“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的科技重大专项。“依托这个项目,我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量子通信网络,公司的技术从实验室的离散式样机转化为初具一定产业功能的样机。”国盾量子副总裁周雷说。
如今,国盾量子生产的密钥分发设备加速迭代升级。展厅内,从将近一人高的冰箱式量子密钥分发样机,到一台录像机大小的最新产品,量子保密通信设备集成度越来越高。“现在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可以直接加装在很多设备上,降低了安装成本。”周雷说。
有了前期技术、应用的积累,国盾量子此后又主导建成了全国最大、覆盖最广、应用最多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合肥量子城域网”,以及推动合肥成为重要节点城市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而“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发射,更是将保密通信从城域、城际扩展到天地之间。
“合肥作为量子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策源地,聚集了全国近1/3的量子科技企业。目前,全市量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70余家,居全国首位。”合肥市科技局副局长吕波说,从产业生态的角度看,合肥已初步构建了从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到工程化、产业化的完整生态链。
加快协同创新 助推成果转化
合肥实施“揭榜挂帅”“定向委托”重大科研项目12个
量子计算应用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就是要验证其相较于传统超算具有哪些“优越性”。今年3月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朱晓波、彭承志等科学家团队,成功构建了105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打破了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的纪录,使我国在超导量子和光量子两条技术路线上均实现“量子优越性”。
走进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一台写有“本源悟空”字样的圆柱形大型仪器悬挂其间。“这是公司研发的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是目前国内先进的可编程、已交付超导量子计算机。”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本源量子首席科学家郭国平说。
“本源悟空”的上线,使得合肥初步形成我国第一条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制造链。截至目前,“本源悟空”已被139个国家和地区用户访问超2000万次,成功完成34万余个量子计算任务,涵盖流体动力学、金融、生物医药等多个行业领域。
合肥市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卡脖子”难题协同攻关。通过构建“源头创新、技术转化、产业化”链路,合肥市实施“揭榜挂帅”“定向委托”重大科研项目12个,推动国内首颗500+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芯片“骁鸿”、“本源悟空”第三代超导量子计算机等一批创新成果加速转化。
“合肥依托中国科大、国家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参与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联合攻关。”合肥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量子科技发展在起步阶段,各种技术路线尚需验证,商业模式的建构也需反复打磨,各个区域间更多是合作关系,“京沪干线”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建设,正是由北京、上海、合肥等地科研团队合作、联合攻关的成果。
强化资金支持 完善科创生态
合肥将天使基金风险容忍度提高至40%
在合肥高新区,幺正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分布式离子阱量子计算研究的企业。作为中国科大首批科技成果赋权成立的企业,公司成立时,需要启动资金3000万元,而创业团队自有资金不到200万元。团队一筹莫展之际,合肥高新区的投资让企业迎来转机。
“合肥高新区帮助我们对接天使基金、种子基金,其中高新区所属的合肥高新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注资1800万元,合肥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管理的基金投资1200万元。”幺正量子创始人韩永建说,这些资金极为重要,公司于2022年7月正式成立,短期内就研制成离子阱量子计算原型机。2023年,公司完成了高通光离子阱量子计算工程机的研制,具备了整机交付能力,在新的技术路线上实现突破。
幺正量子还推动科技成果“沿途下蛋”,成功研制出多光子纠缠源、脉冲压缩器等一批光学产品,为量子科技产业化奠定了基础。“公司即将开始第三轮融资,有望在两三年内实现投入产出平衡。”幺正量子副总经理张洋信心满满。
合肥强化量子科技企业融资支持,在“金融+资本”方面,将天使基金、种子基金风险容忍度分别提高至40%、50%,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此外,合肥还创新推出“星火贷”“科大校友创业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助推中小型量子科技企业快速成长。截至目前,合肥市级财政投资近百亿元,全周期支持量子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企业发展和产业应用。
此外,为进一步优化量子产业生态,合肥积极搭建高水平产业交流平台,连续举办4届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高端学术会议论坛等,带动量子产业全链条主体参与,链接上下游项目、创新要素和人才资源,推动量子科技企业聚链成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量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