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赴西部,时代青年新舞台】
2002年,周庆一出生于山东青岛的小村庄,在那里,他度过了一段快乐的童年。2024年,从厦门大学信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后,他重返乡村,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关桥中学,成为一名初中地理老师。
去年,周庆一作为厦门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走进乡村。来到海原县之前,他从没想过,自己将在这里延续一场跨越数十年的教育接力。
冬天,周庆一(第一排右一)在关桥中学陪学生玩雪(受访者供图)
一次家访中,周庆一了解到,学生小田的父亲竟是厦大研支团前辈教导过的学生。小田的父亲常和家人提起,在那个物质和精神相对匮乏的年代,厦大研支团的老师为他们带去了新知识、新理念,拓宽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可惜的是,由于家人生病,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压力变得更大,成绩优异的小田父亲因此未完成学业,开始辗转谋生。如今,已是三个孩子父亲的他早已远离校园,常年开大车补贴家用,忆起往事依旧满是遗憾。
小田母亲提到,夫妻二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们能考上好高中、好大学。他们坚信,读书是下一代改变命运的关键。转眼间,孩子们已到上学的年纪,夫妻二人的收入刨去生活开支,已很难负担学费。“我们就是为解决这件事来的”,了解了小田的情况后,周庆一等人认为她符合资助条件。最终,在厦大研支团帮助下,同样成绩优异的小田不必再延续父亲的遗憾。这场跨越数十年的教育接力,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周庆一(左二)和队友进行“这条小鱼在乎”奖助学金项目家访(受访者供图)
帮助小田继续学业的,是由厦大研支团发起的“这条小鱼在乎”奖助学金项目,该项目旨在改善支教地孩子的学习、生活条件,用行动捧起西部大山里的一条条“小鱼”,将他们送入广袤无垠的“学海”。截至2025年5月,项目共募集奖助学金1700 余万元,累计资助近30000名困难学生,救助2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捐建希望小学,修筑运动场、图书角、文化长廊、医疗室等场所。
家访中,周庆一发现很多家庭的困难程度远超想象,“帮助他们还需要更多、更大的力量。”协助登记学生信息时,周庆一了解到,除了“这条小鱼在乎”项目,当地出台的各项政策也为孩子们完成学业提供了支撑。“比如建档立卡,记录下困难家庭的情况,及时提供援助,使孩子们不会因家庭收入拮据而辍学。”
支教生活带周庆一走进西部,体会到我国脱贫攻坚的成果。“政府已关注到很多困难家庭,帮扶工作越来越精准、细致”,周庆一说。
周庆一给关桥中学的孩子们上地理课(受访者供图)
一年的支教经历让周庆一感触颇深。他提到,尽管来之前已预感到差异与不便,但当地干燥的气候、春秋两季的沙尘还是把他吓了一跳。虽困难重重,但每次队员们穿着队服走在街上,当地老乡都会上前嘘寒问暖,“送些小东西、抹个零,甚至邀请我们去家里吃饭”,每每此时,周庆一内心总是充满感动,油然而生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激励着他完成支教这项光荣的事业。
如今,周庆一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并萌生了扎根西部的想法:“我想留在这儿,提供更多好点子,做更多实实在在的事。”
后记:
采访中,记者接触到很多像周庆一一样的青年,他们曾经生活在乡村,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解答孩子们的疑惑,为他们的未来提供指引,让他们的人生绽放绚丽光彩。
厦大研支团中,记者也发现了与周庆一不同的青年,他们从小生活在经济发达的城市,抱着探索的心态来到西部,最终,也爱上了西部这片似乎有魔力的土地......
策划:李方舟 董大正
采写:任子薇 董大正
视频制作:茹行止
(部分视频素材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