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 题:感知中华文明!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嘉宾中国行
新华社记者袁睿、唐斯琦、高天
从黄河流域的历史遗迹,到江南水乡的文化长廊,从西北大漠的丝路遗韵,到现代都市的文化创新……
7月8日,参加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的嘉宾参观上海豫园。新华社记者 唐斯琦 摄
盛夏七月,中国迎来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使者”——参加7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的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的嘉宾们。会前,他们分赴上海、浙江、山东、陕西、甘肃等地,在行走中对话历史,近距离感知古老与现代交融的中华文明。
源远流长
走进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博物院,一件件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石器在柔和灯光下泛着温润微光,静静诉说着五千年前的悠远文明。外宾们驻足凝视,不时向讲解员询问,惊叹声在展厅中响起。
7月8日,参加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的嘉宾参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博物院。新华社记者 顾小立 摄
“这个博物馆展现了五千年前繁荣文明的模样,令人着迷。”德国左翼党国际委员会主席、萨安州副议长武尔夫·加勒特的目光流连在一件件玉器上,反复欣赏。“那时,这片土地上就已经拥有相对完善的组织和管理系统,这实在令人钦佩。”
当他在馆中看到历经千年的书籍与纸张时,更是感慨古代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不仅推动了自身文明的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的文明之光,在千里之外的陕西也引起强烈共鸣。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马达加斯加王室共同体主席芬努苏阿·哈丽沃拉·拉兰迪松·拉扎芬德拉苏阿伫立在展柜前,目光定格在一片西汉纸张残片上,神情专注,深深思索。
“马达加斯加也有着源远流长的纸张文化。”她微笑着说,“这次来陕西,我特地带来了我们国家的传统纸张,想作为礼物送给中国朋友。”她期盼,这一份来自非洲的礼物,能够与眼前的中国古老文明产生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包容开放
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幽静洞窟里,一尊尊佛像色彩绚丽。外宾们仰起头,屏息凝神,与壁画中佛陀低垂的目光静静对视。
7月8日,参加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的嘉宾在甘肃参观敦煌莫高窟。新华社记者 任延昕 摄
来自印度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印地语专家魏汉在428窟的壁画前驻足良久:“这是佛教艺术史上最具生命力的故事之一,能在中国看到如此完整精美的呈现,令人动容。”
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一种古韵在音乐声中回响。孔子博物馆内,身着传统服饰的箫韶乐团,依循古谱奏响《诗经》乐章。编钟、古琴之声缭绕,让人仿佛穿越千年,聆听先贤之声。
“这是我第一次沉浸在如此浓郁的儒家文化氛围中。”土耳其爱国党秘书长厄兹古尔·布尔萨勒深受触动。“中国与土耳其虽远隔千山万水,但仍然能够进行文明的对话。”他说。
7月7日,在山东济宁的一家动漫公司内,工作人员向参加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的嘉宾介绍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 高天 摄
夜幕下的黄浦江,灯光闪耀,游船缓缓前行。江面上,二胡与爵士乐、中阮与非洲鼓交织出别样韵律,上海民族乐团的演出将中国传统音乐与世界音乐碰撞融合,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莱索托外交部常务秘书莱赫拉赞叹不已:“这场演出融合了中国音乐、古典和爵士风格,令人赞叹。我不仅看到了古今交融的魅力,也感受到了文化对话的力量。”
创新不止
从戈壁到水乡,从古城到都市,外宾们沉浸式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全新表达。
甘肃敦煌,外宾随洞窟式沉浸体验剧《乐动敦煌》的演员穿梭于仿壁画场景中,恍若步入千年敦煌盛世。俄罗斯VK视频网站负责人、新闻世界报总经理安德烈·阿夫多宁赞叹:“我仿佛不是观众,而是敦煌文化的一部分!”
山东曲阜,外宾用手机扫描孔庙大成殿立体书上的二维码。三维立体的大成殿跃然屏上,结构清晰、讲解详实。土耳其爱国党秘书长厄兹古尔·布尔萨勒感慨:“这是可带回家的‘纸上文化古建筑’!”
7月7日,参加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的嘉宾在陕西西安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参观。新华社记者 付瑞霞 摄
陕西西安,外宾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品唐食香浓,习独具风韵的“叉手礼”,沉浸于繁荣的盛唐气象;
浙江杭州,夜色中上演的《最忆是杭州》将舞台与西湖实景浑然天成,借水舞光影奏响丝绸般的视听盛宴,令满座沉醉……
当游船缓缓驶近上海南浦大桥,克罗地亚社会民主党副主席兰科·奥斯托伊奇分享了一段“桥”的故事。“克罗地亚的佩列沙茨大桥由中国公司建造,它看起来就像上海的桥,现在已经成为克罗地亚最美丽的大桥之一。”话音未落,他补了一句:“我相信,这不会是我们之间的最后一座桥。”
由此,望向世界,一座座联通彼此、跨越时空、通向未来的文明对话之“桥”正在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