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丨边境线上的“活界碑”——记八旬戍边老人魏德友择一事终一生的忠诚守望
首页> 时政频道> 国内 > 正文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丨边境线上的“活界碑”——记八旬戍边老人魏德友择一事终一生的忠诚守望

来源:中国日报网2025-07-26 10:49

  在新疆塔城地区萨尔布拉克草原的无人区,一条用双脚丈量的边境线蜿蜒至天际。这里是中哈边境,冬季风雪肆虐,夏日蚊虫成群,却有一位老人执着地用脚步勾勒着国土的轮廓——85岁的魏德友,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诠释了“移动的界碑”的份量。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丨边境线上的“活界碑”——记八旬戍边老人魏德友择一事终一生的忠诚守望

魏德友和魏萍 龙坤澜 摄

  “这里有我,领土一寸不会少”

  1964年,24岁的魏德友响应国家号召,魏德友从北京军区转业来到萨尔布拉克草原,成为一名军垦战士,开始了戍边生涯。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句朴实的承诺:“党和国家让我守边,我就钉在这里。”这一钉,就是60年。

  萨尔布拉克在哈萨克语中意为“黄水泉”,严酷的自然环境给戍边生活刻下深深的烙印。住的是地窝子,喝的是苦咸水,冬季零下40度的寒风中,魏德友和妻子刘景好经常冻得“衣服能竖着立在地上”。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丨边境线上的“活界碑”——记八旬戍边老人魏德友择一事终一生的忠诚守望

魏德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龙坤澜 摄

  1987年那个暴风雪的夜晚,成为老两口最痛苦的记忆。迷路的魏德友在风雪中挣扎5小时后,被边防战士抬回家时已冻成"冰人"。心疼丈夫的刘景好刚想埋怨,看见他冻裂的嘴唇又忍不住落泪。这样的艰险,在六十年戍边路上数不胜数——与狼群搏斗、骑马跌落致腰椎骨折、遭遇沙尘暴……但最让夫妻俩痛心的,是连续两次在冰雪消融后才收到父母病逝的电报。

  他与妻子刘景好在土坯房里安家,放牧巡边成为生活的全部。巡边路上,他遭遇过暴风雪迷路、狼群突袭,拦下过数万头越界牲畜,劝返千余名临界人员。20多万公里的徒步里程,相当于绕赤道5圈,却从未让一起涉外事件发生。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丨边境线上的“活界碑”——记八旬戍边老人魏德友择一事终一生的忠诚守望

龙坤澜 摄

  巡边“四件宝”与一场迟到20年的入党仪式

  在魏德友事迹展览馆里,锈蚀的旧水壶、“听坏了”的收音机、一架望远镜和一跟牧羊鞭静静陈列。这些“老伙计”陪他熬过缺水断粮的日夜,收音机里断续的国歌声是他唯一的精神慰藉。魏德友说:“收音机能让我们老两口了解外面的世界,及时听到党的声音,了解国家政策,也能排解我们的乡愁。”1964年巡边守边至今,他整整“听坏”了50多部收音机。

  魏德友出生在革命老区山东沂蒙。抗日战争时期,魏德友的父亲曾参加“支援八路军前线劳工”队伍,母亲为八路军做军鞋、烙煎饼。解放战争时期,父亲主动把堂屋腾出来给解放军当电讯室。受“沂蒙精神”熏陶和红色家风的涵养,他从小就立志当解放军,跟党走、报效祖国。1983年,这个在边境线上坚持多次递交入党申请的老人,终于如愿佩戴上了党徽。仪式上,魏德友泪落衣襟:“这辈子,值了!”,从入党第一天开始,魏德友从未因路途远等困难少交过一次党费。

  信仰的光芒照亮了传承之路,魏德友的誓言再添动人续篇——二女儿魏萍在父亲感召下,2017年放弃城市工作回归草原,成为新一代护边员。“父亲总说‘守边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如今她每日往返30公里放牧巡边,连铁丝网的每处破损都熟稔于心。

  魏萍回忆道:“刚回来时,没有水、没有电,也没有路,直到2018年我们家才有电器可以用”,“环境也是非常的恶劣,有一次在山头上,狂风将我吹倒,刮起的石子把我的脸擦破了,特别特别疼,”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她一直将父亲说的“边境无小事”作为自己的信条,一如父亲的诚信和坚守。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丨边境线上的“活界碑”——记八旬戍边老人魏德友择一事终一生的忠诚守望

魏萍在接受采访 龙坤澜 摄

  永不熄灭的戍边火炬

  如今,魏德友戍边事迹展览馆已成为红色教育基地。序厅里镌刻着老人手印的“中国地图”前,来访者常长久驻足——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曾一次次抚平界碑上的风霜。

  在无人机巡边、电子围栏普及的今天,魏德友的“徒步丈量”显得如此“原始”,却让“国土”二字有了最具体的温度。这份择一事终一生的赤诚,正是时代呼唤的精神坐标。

  在魏德友裂缝纵横的手掌上,能看到边境线四季的风霜。当他说“我是祖国的人形界碑”时,身后展览馆的国旗正猎猎作响。这份坚守,让“国土”二字在戈壁深处有了最具体的模样。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丨边境线上的“活界碑”——记八旬戍边老人魏德友择一事终一生的忠诚守望

魏德友和魏萍 龙坤澜 摄

  夕阳西沉,魏德友蹒跚的身影又一次融入国境线的暮色里。当问及坚守的意义,他指向草原尽头:“你看,咱们的国旗飘得多直。”风过处,芨芨草低伏又挺起,如同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忠诚。

  中国日报记者毛卫华|龙坤澜

[ 责编:任子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片展在莫斯科举办

  • 数字赋能传统产业 激活民企发展新动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4月10日,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昆山镇三公山茶叶种植基地,千亩高山野生杜鹃在翠绿的茶园之间绚丽绽放,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2025-04-10 15:13
2025年4月1日,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内外山花盛开,美丽的春花把古长城打扮的多姿多娇,犹如春天里一幅壮美的风景画
2025-04-02 15:44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生态优美,春景如画
2025-04-01 15:31
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 青岛首届“百家媒体看改变”活动圆满闭幕
2025-03-20 10:14
"昭君杯"首届全国老年合唱大赛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
2025-03-19 16:10
2025年2月25日,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正加紧施工。
2025-02-26 15:41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02-08 14:52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