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连爬带走,1.7公里,用了将近两个小时。7月29日中午,在通往北京市怀柔区双文铺村路上,记者跟随解放军陆军某部官兵在乱石滩上跋涉。
近日,北京持续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截至28日24时,北京因灾死亡30人,受灾地区道路损毁31处,136个村电力中断。
进入村子,被困的游客、村民一下子围了上来:“人民解放军来了,我们心里就踏实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用心用情保障受灾群众生活,抓紧抢修受损基础设施……在延庆、怀柔、密云、平谷等防汛救灾一线,记者记录下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抗洪救灾的场景。
“只要能保障村民安全,一切都值得”
云低、雨疾,路面不时可见塌方土石,多处路桥下洪水滔滔,隔着车窗也能听见水流的咆哮。29日一早,记者前往此轮强降雨中受灾严重的密云区太师屯镇葡萄园村。
“十来分钟,水就从脚踝涨到齐腰深。”谈起前一天被洪水围困的时刻,76岁的葡萄园村村民蔡振泉心有余悸。
汛情紧急,广大党员干部冲在前。葡萄园村村委会委员郭双接到村民求助电话后,先是引导铲车到村里挨家挨户转移受灾群众,接着又组织20多人的应急小队在村里清淤,已经30多个小时没怎么合眼。“只要能保障村民安全,一切都值得。”郭双说。
“特别感谢救援队伍!”17岁的葡萄园村村民王蕊珠说,她的爷爷因脑出血行动不便,是救援人员把爷爷背到铲车上,方才脱险。洪水湍急,铲车为舟。密云区、镇两级组织10余辆铲车转移受灾群众。葡萄园村360多名村民28日下午全部安全转移。
泥石流冲垮了路基,到处是深沟和陡壁,延庆区珍珠泉乡桃条沟村断路、断电。27日上午,延庆区森林消防综合救援支队第四中队的队员们,抠着石缝,踩着碎石,手脚并用沿山路前行。救援一直持续到当天晚上七八点钟,桃条沟村的10多位老人全部被安全转移至安置点。
危急时刻,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用责任与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打通抢险救援通道”
河水卷着泥浆,不到10个小时,一座应急桥便横跨怀柔琉璃庙镇琉璃河上。
暴雨过后,北京建工集团紧急组织百余名施工人员,调运物资,架起通往双文铺等村子的“生命通道”。“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打通抢险救援通道,我们调集最强力量不间断作业。”北京建工国建集团副总经理刘强说。
架桥、筑坝,加快受损设施抢修。7月28日晚,武警北京总队派出千余名官兵奔赴密云区宁村新桥,构筑堤坝。
中队战士万聪今年刚满18岁。当兵之前,看到子弟兵逆行冲锋,只是觉得感动。现在,当他冲上救灾一线,才真正读懂了军人的责任担当,“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义无反顾的责任!”
危难关头,风雨同舟。受强降雨影响,平谷区镇罗营镇关上村整村需要提前转移。16岁的村民李梓辉在家人安全转移后,穿上救生衣,和救援队一起搬物资、带路救人。“救援队员义无反顾,我也要做这样的人。”李梓辉说。
“保证大伙儿能吃上热乎的饭菜”
“一家人住在一起,踏实!”葡萄园村村民张若亭在安置点说。
负责受灾村民安置的密云区太师屯镇副镇长赵鹏介绍,经过区教委协调,太师庄中学被作为临时安置点启用,可提供床位570余个,有电扇、供热水、能洗漱,保障受灾群众正常起居。
走进位于延庆区四海镇的小溪嘟嘟安置点,房间内床垫、薄被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快到中午,临时厨房飘出饭菜香。“一荤一素一汤,伙食可以。”65岁的西沟里村村民李杰说。
给老人量血压、询问慢性病患者用药情况、提醒大家注意雨天保暖……四海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携带医疗设备来到安置点巡诊。
“我们接收了388名避险村民,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第一时间回应村民需求。”安置点负责人宋海艳介绍。
在密云,当地一家餐饮企业也加入了服务保障的队伍。“今天中午是三个菜,主食是馒头。安置点撤离前,我们每天都会免费送餐。”企业负责人王守宇介绍,饭菜由企业专车配送,还配备了保温箱等设备,“保证大伙儿能吃上热乎的饭菜”。
越是面对灾害,越要抓实抓细民生保障。本次救灾中,密云区面向受灾群众和救灾人员累计发放基本生活保障物资和应急装备4万余件。
北京全面压实政治责任,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7月29日下午,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强调要以更有力的举措抓实抓细防汛抢险救灾各项工作,确保城市运行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王昊男、李建广、施芳、潘俊强、王洲、亓玉昆、李龙伊、常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