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安徽休宁县汊口村村民姚华亮自办红色文化展示馆
“为红色精神传承贡献一份力”(守望·追寻红色记忆)
本报记者 李俊杰
“我们面前这块墙上展示的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内容……”上午10点,安徽黄山休宁县东临溪镇红色文化展示馆内,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为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讲解。
整个参观过程近两个小时,老人腰背挺直、思路清晰,1万多字的解说词,他娓娓道来。若不是听同行人介绍,很难相信,眼前这位老人今年已经86岁了。
老人名叫姚华亮,是东临溪镇汊口村村民。走进他的家,可以看到墙壁上、桌上展示着许多与革命先烈、红色历史相关的展品。姚华亮说,从上世纪60年代末起,他便开始搜集各种历史资料,2012年,他在自家的一幢两层居民房内筹备展示馆。“除去一间16平方米的小屋供我和老伴居住,其余空间全部用来布展。”
2013年12月,展示馆正式对外开放。走进抗日战争主题展厅,姚华亮把记者引到一张照片前。照片里,两名八路军小战士站得笔直。“这两名小战士面对敌人的炮火,仍英勇向前。每次有孩子过来参观,我都反反复复讲给他们听。”姚华亮说。
不只是抗战时期的照片,有关抗战的报纸版面、路线图、队伍简介等,贴满了展厅的整个墙壁。“这些资料大多是我从老报纸上裁剪下来的,也有一部分是我在旧书里找到的。”姚华亮说,“有空的时候,我就喜欢到处找旧书籍。”
姚华亮经常骑着三轮车到周边各个村庄、社区去搜集资料,甚至还去过更远的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等地。
房间内的桌上,有一本手工制作、封面崭新的册子引起记者注意。“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把各类报纸杂志上的相关报道裁剪下来,装订成册,供大家参观时翻阅。”姚华亮说。
随着资料的不断累积,家里的两层小楼已无法满足展陈需要。2021年,在镇里的支持下,当地以汊口村老村委会办公点作为新址,打造了东临溪镇红色文化展示馆暨姚华亮红色工作室。截至目前,展馆已接待参观者15万多人次,成为当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场所。
虽然已80多岁,姚华亮每天依旧精神抖擞,把很多精力投入青少年红色教育上。
采访当天,刚结束上午的讲解工作,姚华亮匆匆吃了口午饭,又马不停蹄地奔赴镇上的临溪中学。“下午2点,我还要给七年级的学生们上一节思政课。”路上,姚华亮从口袋中掏出准备好的讲稿,反复查看。4张纸写满了字,字迹清晰。
考虑到自己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姚华亮想请汊口村党支部原书记刘雨棋接着把展示馆办下去。“从用词到动作,姚老都耐心地指导我。他一心想把这件事传承下去,我一定不辜负他的期待。”刘雨棋说。
“红色精神传承是代代相传的事业!为红色精神传承贡献一份力,我觉得很荣幸。”姚华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