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团结花开彩云南”采访团走进丽江市古城区束河街道普济村,实地探访这个承载着传统村落文化与现代治理智慧的美丽乡村。作为纳西族聚居地,普济村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创新运用“四大法宝”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走出了一条“古韵焕新生”的乡村振兴之路。
普济村街景。光明网记者王宏泽摄
法宝一:村规民约聚民心 共绘发展“同心圆”
2021年新一届居民小组成立后,普济村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通过“逢节办活动”“会前唱红歌”等形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村民集体商议修订村规民约,将房屋修建(瓦屋顶、传统色调、限高3层)、人居环境提升、移风易俗等纳入其中,并配套分红惩戒机制。
“过去乱搭乱建常引发矛盾,现在大家按公约办事,村庄风貌统一了,邻里更和谐了。”一位村民指着自家改建的纳西小院说道。
法宝二:党员带头作表率 共建“绿美家园”
村党支部推行党员分片包干制,每名党员挂联3户村民,带头拆除违建、改造厕所、治理污水。在党员示范下,村民主动参与“三园”(菜园、果园、花园)修复、古井修缮、河渠整治,完成村道扩建、“三线入地”等工程。如今的普济村,青石板路蜿蜒、古树葱茏,百年古井与“三眼井”重现生机,入选“云南省级绿美村庄”。
法宝三:制度约束强规范 群众决策“说了算”
针对群众关注的集体“三资”问题,普济村严格执行《民主议事规则》,通过“党小组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审议—户长决议”程序决策重大事项。房屋修建、古井保护、产业发展等议题均由村民共同决定,决议结果3日内上报街道备案。“制度管住了‘微权力’,干部干事更踏实,群众心里更敞亮。”社区监委会成员表示。
法宝四:阳光公示消疑虑 监督触达“指尖”
集体资金收支、项目决议等信息通过线下公示栏、户长会和线上微信群、“监督一点通”平台同步公开。一位村民在手机上点开微信小程序,笑着说:“村里每一分钱花在哪,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查!”
从“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中国传统村落”到“国家AA级景区”“民族团结示范单位”,普济村近年来荣誉不断。在普济村,党建红、生态绿、民族彩交相辉映。“四大法宝”不仅夯实了基层治理根基,更让群众成为美丽乡村的“主角”。这份“三治融合”的普济经验,正为更多乡村提供可复制的生动样本。
(光明网记者 王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