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雷渺鑫)9月16日, 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组专题会议在陕西西安举办。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图像学实验室首席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国际艺术史学会原主席朱青生在会上分享了北京大学图像学实验室相关团队“系统解决文化遗产数据化”的完整体系和方法。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图像学实验室首席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国际艺术史学会原主席朱青生。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潘迪/摄
朱青生介绍说,北京大学图像学实验室是一个文科实验室,相关工作已经进行了30余年。其核心成果《汉画总录》从传统研究方法起步,逐步结合数字技术推进,目前已出版了63卷。与此同时,实验室技术研究逐步向世界拓展,在上海世界艺术史研究所设立了埃及、希腊、印度(犍陀罗)三个研究团队。其中埃及团队率先产出成果,参与策划上海埃及大展。凭借在数据库技术、理论及标注能力上超越哈佛等国际团队的优势,实验室获得了埃及方面合作认可,相关成果参展后,不仅赢得埃及方满意,也引发国际埃及学界关注。
谈及团队特点,朱青生表示,其可概括为“系统解决文化遗产数据化”的完整体系和方法,主要包含四个层次:一是技术层次,即微痕扫描;二是标识层次,对标识文化遗产的实物与图像进行分区、分类、分层标识,创建了直接关联AI技术的IIML(Intericonicity Index Markup Language)标示语言;三是图像研究理论体系层次,形成了对文化遗产实物与图像解释和理解的完整理论——形相学;四是本体论层次,即期望以中国古代“有生于无”的本体论及借由佛教引入的印度相关本体论等为基础,与世界共同构建应对未来挑战的理论体系,为全球发展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