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华社广州10月6日电 题:台风“麦德姆”过境后的徐闻中秋见闻
新华社记者周颖、李嘉乐、潘禹杰
5日下午,台风“麦德姆”以14级风力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登陆。作为广东通向海南的咽喉要道,这里在台风登陆前后几乎遭受了一天一夜的狂风暴雨。
6日中午,记者在刚刚饱受风雨的徐闻看到,县城主干道交通恢复,街头商铺忙碌着开张营业,环卫工人正清理倒伏的树木,电力工人忙着抢修线路……从5日14时50分许台风“麦德姆”登陆算起,20多个小时后徐闻境内所有国道、省道、县乡道的应急救援通道已疏通,琼州海峡全面复航,近千辆车与近千名司乘人员排队候渡。
台风过后,平凡日常更显珍贵。而这份珍贵的背后,是许多人的付出与坚守。
早在10月4日晚,广东各抢险救援力量上万人就已前置珠三角以西沿海地区,全省累计转移15万人。湛江、茂名等7个地市和36个区县启动防风应急响应。
5日上午,广东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作风,把各项防御措施抓紧抓实抓到位,严阵以待、严防死守,全力以赴打赢这场台风防御硬仗。
徐闻县实验中学党委书记蔡学说,台风来临前夕,附近徐闻港和海安新港滞留的将近600名司机和旅客在这里避风歇息。学校60多名教师职工放弃休假,就地转为志愿者,为滞留旅客服务,送上热饭热菜。
“这是我们第三次作为台风临时安置点,接纳滞留人员。老师们和政府工作人员一起,很多都熬了不止一个通宵,确实辛苦,但为了司机和旅客们的安全,我们辛苦一点也值得。”蔡学说。
6日上午,当记者再次来到徐闻县实验中学临时安置点时,学校里已不见任何被安置人员。校园空旷安静,部分教师职工忙着清理学生宿舍楼前的积水,为复课做准备。
有人守护,也有人因这份守护而得以奔赴团圆。来自湖南的货车司机石小明在徐闻度过平凡却又温暖的两夜。
跑长途货运17年的石小明,常年驾车往返于湖南与海南之间,徐闻港码头是必经之地。4日晚,他抵达徐闻港码头时接到停航通知。担心人睡在货车内不安全,政府组织了五辆公交大巴,将石小明和其他“卡友”接到徐闻实验中学安置点避风休息。
“我的货车有超30吨吨位,车停户外不怕风,但人住在里面肯定危险。政府工作人员叫我们去安置点,也是考虑到我们的安全,我们也愿意过去。安置点还有热饭、泡面、面包,保障挺好,我们待着也安心。”石小明说。
6日上午,湛江市解除“五停”措施。中午12点,徐闻港全面复航。石小明一早回到货车,早早地排队等候。14时许,汽笛声响,船舶靠岸,经过两夜休整的石小明驾驶着货车驶入船舱,奔赴下一趟旅程。
“今晚中秋,估计还在路上,但车上备了月饼和水果。”石小明说,“平平安安在路上,才能盼着早点回家团圆。”
为迎战台风“麦德姆”,广东电网组织157支党员突击队,调集1.7万名工作人员奔赴湛江抢修复电。6日一早,南方电网广东湛江徐闻供电局生产计划部副经理李宏伟与同事7人就来到徐闻港码头抢修严重受潮的箱变。供电局工作人员协助港口对受潮设备进行绝缘测试,并对配电柜内受潮设备进行除潮,经过3个多小时抢修,最终成功送电。
“我们昨晚抢修到凌晨两三点,今天一早来这儿,下午一点还要赶去下一个点。”李宏伟说,“台风撞上国庆中秋双节,我们动作快一点,老百姓就能早一点用上电,徐闻这条通道就不会堵,大家都能过个团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