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权威解读
1939年10月15日,冀南银行创办,为巩固敌后抗战金融,作出贡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在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而且长期处于日、伪军的封锁和包围之中,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为了改善人民生活,调动人民群众抗战的积极性,各抗日根据地大力开展经济的恢复和建设工作,为坚持持久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
加强财政与金融建设,是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明确提出:财政政策以有钱出钱和没收汉奸财产作抗日经费为原则。各抗日根据地政府结合实际情况,普遍宣布废除不合理的摊派制度,实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原则的合理负担,建立健全财政制度,全面实行统筹统支,坚决反对贪污浪费,使敌后抗战财政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为了打击日、伪军利用伪钞掠夺物资、破坏经济的行径,稳定敌后抗战金融,敌后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了自己的银行,并发行货币,统一根据地的金融事业。1939年10月15日,冀南银行成立,由冀南行政公署和八路军总后勤部双重领导,在冀南区设路东行,在太行区设路西行。从当日起,太行、冀南两行同时营业,发行冀南币,开始只在冀南、太行地区流通,后来流通到全华北地区。在此前后,华北抗日根据地还先后成立了晋察冀边区银行、上党银号、晋西北农民银行、北海银行、鲁西银行等;华中抗日根据地从1940年起,先后成立了淮海地方银行、盐阜银行、江淮银行、淮北银行、淮南银行、大江银行、豫鄂边建设银行、江南银行和浙东银行等。各银行采取“发行和巩固本币,保护法币,打击伪钞,肃清杂钞”的货币政策,并于1940年前后,逐步厘清了金融市场,初步建立了本币市场。这对根据地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史回眸
1937年10月15日
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于山西广灵、灵丘县间冯家沟地区设伏,袭击日军第5师团第2运输大队,毙伤敌100余人。
1938年10月15日
马来亚华侨汽车工人服务队抵汉口,旋即赴八路军前线参加抗战工作。
1939年10月15日
日军向八路军冀中抗日根据地展开大规模“扫荡”。
1942年10月15日
日军1万余人对山东滨海、鲁南地区“扫荡”;又7000余人“扫荡”清河区之寿光地区,八路军清东独立团遭受损失。
策划:李方舟 董大正 任子薇
制作:王文韬 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