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四川凉山,快递小站成长为地区物流枢纽
山乡快递站见证交通强国新图景(大数据观察·点读“十四五”)
本报记者 李凯旋
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交通运输局
●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提高网络效应和运营效率
●加强邮政设施建设,实施快递“进村进厂出海”工程
●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统筹物流枢纽设施、骨干线路、区域分拨中心和末端配送节点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设施条件,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节选自“十四五”规划纲要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蜿蜒而过,德昌县镶嵌于河谷腹地。在这里,京昆高速纵贯县城,成昆铁路复线设站,往来车辆川流不息。
距离京昆高速路口不远处,德昌县顺丰快递时代尚锦营业店里,货车引擎声与包裹扫码声交织在一起。“十四五”时期,这家快递站的日均收件量从约500票增长至约7000票,派件量、工作人员数量成倍增长。曾经的小站点,如今已成长为繁忙的地区物流枢纽。
物流质效提升,居民购物便捷,农特产品出山……一个山乡快递站的成长,折射出“十四五”时期大凉山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变化。
交通改善
快递小站业务翻番
“现在,我们店是顺丰在凉山州揽件量最大的站点。”冯永春是时代尚锦营业店的“老资格”员工。2014年11月,德昌县顺丰网点开业,就设在居民楼下。一名站长,一名快递员,加上仓管员冯永春,就支撑起全县业务。
当时,德昌县交通条件远不如今。“道路不通,出租车都不愿往乡镇开,更别说快递了。”冯永春回忆,县城快递需求有限,很多时候,她和同事就坐在店门口“等快递”。
交通是物流的基础支撑。这几年,冯永春和同事们感到了明显的变化。
德会高速建成通车,缩短了各乡镇与周边城市的货运时间;成昆铁路复线开通,德昌进入“动车时代”,到成都仅需3个多小时;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约114公里,硬化路通村通组,织密农村路网……
随之而来的,是寄递业务量的大幅提升。居民网购的商品堆到了门店天花板;电商团队涌入,特色农产品一车车发出。“交通好了,快递需求也多了。”时代尚锦营业店经理赵洪去年3月来到德昌工作,不久后的“草莓季”,站点创下单日收件量8.3万票的纪录。
业务量比开业之初翻了几番,网购家电家具等大件商品也成了潮流,设在居民楼下的门店已不能满足需求,赵洪开始琢磨搬家。
几经寻找,赵洪将站点新址选在高速路口附近,场地空间1100平方米,还购置了新的厢式货车、叉车,延长了分拣包裹的滚筒传送带。随着寄递效率不断提升,赵洪和团队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今年底德昌县乡镇将实现顺丰快递全覆盖。
曾经3人“坐等”业务的小站,如今已成为容纳近50名工作人员的物流枢纽。冯永春承包了一个乡镇代理点,为更多村民送去快递;有快递员在水果旺季月收入超过2万元;不少人靠这份工作在县城买房、安家。稳定发展的快递行业,为当地人带来更多就业、增收机会。
收寄便捷
包裹里装进新生活
早晨7时许,山间雾气朦胧。货车驶入,传送带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包裹流水般涌入时代尚锦营业店,一天的派件工作开始了。
一件件快递包裹,拼出了当地人的生活图景。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投影仪,智能设备带来便利;榴莲、三文鱼、奶酪,四面八方的美味丰富了餐桌。
“前些年最常见的是服饰、食品,现在大件也多了。”说话间,赵洪与同事合力搬起一台2米高的冰箱,“县城百姓消费旺不旺,看看这些快递就知道了。”
9点钟,快递员俞柏蓉和冯永春一起,刚将负责片区的快递装好车,俞柏蓉的电话就响了。“我家的院门是不是送到了?”来电的是乐跃镇高丰村村民王文发。
“到了,马上就送!”说话间,货车出发,行驶在平坦的安宁河谷。几十分钟后,王文发家到了。王文发当过多年司机,家里还种着枇杷,日子过得不错。去年老两口拿出积蓄,把家里的土房彻底翻新。
新房里,沙发、吊灯等都是孩子在网上替王文发选购的。“现在快递方便,咱农村的房子,也能装修得新潮。”王文发帮着俞柏蓉和冯永春卸货,又赶忙拆开包装,把新院门安装上。
从前盼着邮递员送来的信件,现在期待网购到家的快递,包裹里始终装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裹里有一缕乡愁——父母把山货、特产寄给在外工作的子女;有一份孝心——年轻人给父母长辈网购按摩椅、新衣服,让他们生活更舒适。
“十四五”时期,德昌县支持建设和改造12个乡镇(街道)综合物流服务站和36个村级服务点。今年8月,德昌县邮政“无人机”邮路正式启动,最快20分钟就能将邮件送至偏远村庄。“配送效率还会继续提高,快递进村不再难。”德昌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薛洪说。
特产出山
物流畅带动产业旺
洒水装置喷出层层水雾,叶子在阳光下晶莹嫩绿。在德昌县德逸蓝莓基地,300多亩无土栽培的蓝莓正在大棚里茁壮生长。
德昌县光热充足,降雨适中,适宜发展生态农业。但项目落地前,基地副总经理邓祥也有过担心,“如果种得好却运不出,产业很难发展。”
如今,担忧已在越来越通畅的物流服务中烟消云散。“四川省内24小时送到,省外48小时,高效运输提升了品牌的吸引力。”邓祥介绍,基地蓝莓年产量已接近50万斤,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赵洪说,前些年站点业务以常规件寄递为主,如今多样的特色农产品才是“大客户”。他的工作笔记上,有个“水果日历表”:3月到7月枇杷和蓝莓上市,6月底到9月底是核桃季,10月底草莓丰收……为了提高农产品运输质效,赵洪做了不少功课:帮客户规划发货规模和时间表,配齐货车与揽收员;优化运输流程,缩短运输时间;根据不同果品需求,给出改良包装、防止破损的建议等。
“十四五”时期,德昌县建设6条乡镇快递物流支线,开展覆盖全县行政村的电商物流分拨配送业务,培育40余个农特产品网销品牌,去年实现网络交易额超8亿元。
刀子划过,青色果皮裂开,散发着特殊香气的鲜核桃露了出来。在群山环绕的角半村,乡亲们早早聚在村口广场,忙着剥核桃。“最近村里开通了短视频账号,老乡们出镜带货,卖的就是村里的鲜核桃。”角半村村委会副主任黄波说。
角半村几乎家家有核桃树,因山高路远、交通不便,销路一直打不开。近几年,交通条件改善,每个村组都通了硬化路,黄波开始带着大伙儿把村里的电商办起来。
村里组建团队抓好品控,引入专业公司指导运营,开播一个月,角半村就卖出4.2万多单核桃,销售额150多万元。看着准备将核桃运出大山的货车,黄波很欣慰:“我们村的核桃不愁卖!”
坐在货车上,沿着公路翻山越岭,赵洪总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无数像他一样奔跑在路上的人,无数不同的轨迹,勾勒出凉山的新面貌,“未来,我们的站点会更好,凉山人的生活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