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权威解读
1938年10月30日,新四军第3支队发起马家园战斗,打退日军的进攻。
新四军改编后,国民政府规定新四军的任务是在苏南、皖中敌后侧后进行游击战争,袭击敌人,破坏敌人交通,以牵制敌人。当时划定的新四军第3支队活动区域是:东起芜湖、宣城,西至铜陵,南至青阳,北临长江的狭小地带。
1938年5月,谭震林率第3支队随新四军军部由岩寺北上,先后在泾县汀潭镇的杨村、南陵县葛林乡的六甲村,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整训,然后开赴皖南抗日前线,执行正面战场的守备任务。部队展开于南到章家渡,北抵长江,东起芜湖、宣城,西至青阳、大通镇,宽100余公里、纵深不足50公里的狭长地带。
这里迫近日军重兵据守的芜湖和日军在华中的指挥中心南京,境内多山,便于部队隐蔽,是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交通的重要侧翼,也是新四军军部联系江北新四军部队的主要通道。
10月下旬,驻湾沚的日军第15师团步兵第60联队和第116师团一部向新四军第3支队的防区南陵东北马家园等地进犯。第3支队以第6团第3营位于马家园、夫子决、十甲村一线,担任正面防御;第5团第3营位于跑马山,担任侧击和警戒;第5团第1营和第1团第2营位于蒲桥、青弋江一线,为预备队。第3支队之左后翼为国民党军第144师,右后翼为国民党军第108师。
10月30日,日军500余人进攻红杨树、清水潭一线,因遭到新四军阻击而失败。11月3日,日军虽增兵400余人,也没能达到战略目的。此后,第3支队集中主力,展开猛烈反击,击退日军并乘胜收复了马家园等要点。4日拂晓,第5团第3营袭击红杨树,并派出2支小分队袭击湾沚和九里山,日军退回据点。
经过4天战斗,新四军第3支队共毙伤日军300余人。马家园战斗是新四军第3支队进入皖南前线后第一次大规模战斗。1938年12月,第3支队又奉调到铜陵、繁昌沿江地区,执行游击防御任务,继续配合友军对日作战。
抗日战争史回眸
1940年10月30日
日军进犯晋东南武乡,八路军第129师予以抗击,战至次日将关家垴附近高地占领,歼敌400余人。
1943年10月30日
日本与汪伪政府签订《同盟条约》。
1943年10月30日
中国、美国、英国、苏联四国外长在莫斯科签署《四国普遍安全宣言》明确宣告要在战后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策划:李方舟 董大正 任子薇
制作:张倩 杜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