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6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颁奖典礼在浙江乌镇举行,17个具有国际代表性的年度获奖项目现场发布。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申报的“千帆星座卫星规模化研制”项目获奖。

“千帆星座卫星规模化研制”项目获奖,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院长胡海鹰在现场介绍相关情况。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摄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院长胡海鹰介绍,千帆星座致力于为全球提供高速、实时、安全、可靠的低轨卫星互联网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该项目正突破高密度组网、高效率通信、低成本制造以及智能自主运行四大难题。
该项目成果突破了一箭18星的高效入轨技术,通过平板结构一体化成型、高容积比多星堆叠与旋转式抛撒分离等技术创新,为星座大规模部署按下加速键;突破高效率高集成通信载荷技术,通过捷变多波束相控阵技术、双轴偏转馈电技术及星地协同多维资源管理技术,为卫星大容量通信注入强劲动力;同时,突破了氪工质推进、自主运维、高集成综电等系列技术,为星座自主运维筑牢智能底座。
胡海鹰表示,这些突破构建了全链条创新体系,柔性产线的应用更使研制周期缩短60%,单产线年产能突破300颗,加速星座商用步伐。
“当‘鼓浪屿号’在太平洋高清通话,当巴西农场凭数据精准播种,当马来西亚山区与全球课堂实时互动——这正是千帆星座的使命:贯通天地,赋能未来。”胡海鹰说。(文/记者 任子薇整理 视频/记者 范子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