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新闻为武器,投身抗战一线,同敌人展开智与勇的较量!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今天是第26个中国记者节。请记住这些名字,他们以笔为枪,冒着敌人的炮火,用生命撰写着战斗凯歌,坚定了日本必亡、人民必胜的信心。向他们致敬!

邹韬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邹韬奋深感国难之痛,调整编辑方针,将《生活》周刊由综合性青年大众读物变为全国救亡运动的舆论阵地。邹韬奋连发4篇“小言论”,强烈地呼吁要抗日、要救国、要共赴国难,使得人民群众热血沸腾,《生活》周刊的期发量立刻飙升到十五万五千份,成为抗日救国的旗帜性的期刊。

范长江
范长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8月,范长江将西北之行所写的通讯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出版,这些通讯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机,国民党统治的腐败、黑暗与各族人民的痛苦生活。1937年,范长江在《大公报》发表时事述评专文《动荡中之西北大局》,介绍了西安事变的真相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方大曾
“七七事变”爆发后,方大曾撰写出7000字左右的长篇战地通讯《卢沟桥抗战记》,被称为卢沟桥事变现场报道第一人。1937年9月中旬,方大曾从保定蠡县寄出最后一篇通讯《平汉线北段的变化》后,便杳无音信。中国新闻史学泰斗方汉奇曾评价:方大曾写出的有关抗日军事活动的一大批新闻作品,是对伟大的全面抗战的忠实记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沙飞
全面抗战爆发后,沙飞北上到太原全民通讯社担任摄影记者,并拍摄采访了平型关大捷。1937年,他参加了八路军。拿起相机的他不但深入一线拍摄了大量军民抗战的新闻照片,还倡导创办《晋察冀画报》。在战争的硝烟中,沙飞发表了《摄影与救亡》,提出了“摄影武器论”,认为摄影应当承担起抗日宣传的重任,引起广泛共鸣,众多摄影师纷纷奔赴前线。

胡济邦
在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战场上,都曾留下了《中苏文化》杂志女记者胡济邦的身影。卫国战争期间,胡济邦深入到苏德前线采访红军,用手中的笔向中国人民报道苏联军民誓死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一幕幕壮烈情景。2015年5月7日,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发表的署名文章《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中曾为胡济邦点赞。
(整理:光明网 张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