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8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数智健康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论坛以“数智共建·创新引领·健康公平·全球治理”为主题,重点探讨数智技术赋能人类健康的创新路径。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数智健康论坛现场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主任陆林分享了脑科学与脑机接口最新进展。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阿尔茨海默病等脑疾病防控形势严峻,而脑机接口与AI技术为这类疾病的干预带来了新的希望。陆林强调,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必须设立伦理边界,确保技术发展始终服务于人类福祉。
在医院这一场景中,变革也悄然发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罗凤鸣介绍了华西医院在建设智慧医疗体系方面的具体实践:通过人工智能进行CT肺结节的识别、通过自主学习优化服务病人的流程……利用先进技术,医院实现了医疗服务流程的智能化再造。他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等新技术应用,推动医疗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产业界代表展示了数智健康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蚂蚁集团首席执行官韩歆毅分享了“名医AI分身”项目,将全国三甲医院的名医团队的临床经验、诊疗逻辑数字化放到模型中训练,让优质医疗资源实现更广范围的普惠。麒盛科技董事长唐国海则演示了智能床在健康监测方面的创新应用,展现了物联网技术在居家健康管理中的潜力。
与会嘉宾认为,数智健康产业发展需要技术创新与规范治理并重,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定位应当是“助手”,而非“医生”,需构建“价值观驱动的算法设计”。
在圆桌对话环节,与会嘉宾就“数智技术与医疗场景融合”与“数智健康与未来产业发展”两大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首场圆桌对话上,专家学者从国际层面展开讨论并提到,当前,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面临数据安全、技术信任和资源均衡分配等挑战,需要通过跨国合作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对此,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毛群安认为,应依据风险等级,对医疗人工智能应用进行分类管理,高风险场景需严格监管,低风险应用则适度鼓励创新。
第二场圆桌对话中,来自智能硬件、互联网平台、保险机构和学术界的代表展开跨界交流。唐国海认为,睡眠数据已成为健康管理的重要资产,未来将通过数据融合实现更精准的健康预警。蚂蚁集团健康事业群总裁张俊杰认为,信任是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平台企业需要通过严格的质量管控赢得用户信赖。华为运动健康军团首席战略官李昌竹提出,可穿戴设备提供的连续、实时健康数据,正成为慢病防控的重要支撑。太平洋保险健康保险事业部总经理王姝分享了“医赔通”AI管家的创新实践,展示了保险业从事后赔付向全程健康管理的转型路径。上海体育大学智慧体育工程学院院长傅维杰则强调,培养懂体育、通健康、精数据的复合型人才是支撑产业长远发展的关键。
本次论坛上,与会各方达成共识,将通过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和国际合作,共同推进数字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应用,让技术进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福祉,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记者 任子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