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雷渺鑫)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会上,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分享了故宫博物院的数智化转型经验。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朱鸿文。光明网记者 李伯玺/摄
朱鸿文介绍说,拥有着庞大古建筑群,且藏品即将突破200万件大关的故宫,其兼具文化遗产、博物馆、旅游景区三重身份。即便是淡季,每日观众也能达到五六万以上,这也给故宫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挑战,即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
2019年故宫提出了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的“四个故宫”建设体系。朱鸿文表示,数字故宫是推动故宫整体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撑,应该说它是在数字时代的一个创新。“数字故宫建设已经将近30年,我们践行‘十年磨一剑’的精神:首个10年实现了‘从没有到有’,第二个10年实现了‘从有到好’,如今迈向了‘数字技术与故宫事业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据介绍,目前故宫有有超百万件(套)藏品拥有“数字身份证”,数字化采集工作完成总量过半。针对2019年故宫免费开放的“数字文物库”,朱鸿文介绍说,文物数量已从开放初期的5万件增至如今的15万件。“借助知识图谱技术,观众只要输入‘杯子’二字,故宫所有收藏在这个文物库当中的杯子,不管是金的、玉的、陶瓷的、玉器的,都会显示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故宫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成果初显,“养心殿区域高真实感虚实融合导览”、“数字孪生应用服务平台”等都是体现。“部分相关功能也已上线故宫博物院小程序,大家可以在小程序内体验养心殿的浏览、中轴线的开放等。”朱鸿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