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丛芳瑶)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清华大学教授党安荣表示,高校应发力三重能力培养,推动数字孪生技术助力文化遗产保护。

清华大学教授党安荣。光明网记者 李伯玺/摄
党安荣表示,在探索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方面,“数字孪生”技术至关重要。它能集成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导航等空间信息技术,助力文化遗产保护。
“数字孪生是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及认知空间三度互动集成或协同的技术。”党安荣认为,面对实体存在的各类文化遗产,可以借助数字孪生技术转换到虚拟空间或称赛博空间(Cyberspace)当中,以此得到高保真、高精度的文化遗产模型,如此一来,就有了“数字遗产”和“实体遗产”两种文化遗产。
此外,党安荣提出,更要关注“第三个空间”,即认知空间。“不同团队做出来的赛博空间数字遗产,可能会因认知差异而存在差别,进而导致对文化遗产实体的解读就会不同。因此,我认为认知空间至关重要。”
党安荣表示,高校应当在数字孪生技术利用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课堂教学、开办培训班等,提高文化遗产保护从业者在“实体空间”“虚拟空间”“认知空间”三个层面的能力,提高他们对三种空间的集成、互动、协同能力,真正实现“数字孪生”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