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空天遗产国际科学委员会主席、澳门旅游大学创意旅游与智能科技学院助理教授盖·乔拉耶夫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文化遗产数字化已积累诸多实践,涵盖数字数据采集、档案数字化及资源整合展示等环节。但当前发展面临显著的数据瓶颈,这也是他最为关注的问题。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空天遗产国际科学委员会主席、澳门旅游大学创意旅游与智能科技学院助理教授盖·乔拉耶夫
他提到,采集的文化遗产数据不仅文件体量大,且分辨率和精度极高,高保真特性虽赋予数据重要价值,却也给开放共享带来挑战。
“目前尚未有一个真正实现全球范围的共享平台,不同机构的数据共享协议和框架也不尽相同,还未能实现全球统一。”乔拉耶夫强调,与文化遗产相关的数据,尤其是高分辨率数据,应该对所有人开放可及。
他呼吁,要让那些缺乏同等基础设施的国家、地区和社区,获得同等数量和量级的信息,使其能在塑造网络空间未来中发挥作用。在 AI等技术迅速演进的当下,更需确保技术红利全球平等分享,让发展中国家、偏远地区及资源匮乏社区从中受益。
采访:顾思域 拍摄:曾震宇、赵鹏超、田津金 制作:顾思域 撰文:田津金 统筹:李飞 策划:李政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