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网络信息技术已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构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下一代互联网,不仅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引擎,更承载着智慧赋能的未来愿景。
何为“下一代互联网”?业内概念明确,它是建立在IP技术基础上的新型公共网络,能够容纳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何构建一个安全可信、开放包容、普惠共享的下一代互联网?在11月8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下一代互联网论坛上,国内外该领域的众多研究者、建设者和实践者齐聚一堂,分享自身看法,凝聚发展共识。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下一代互联网论坛。光明网记者 崔益明/摄
推动“纯IPv6”落地已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方向。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实践探索到全球IPv6部署的蓬勃浪潮,这一转型进程正在加速推进。
清华大学教授、CERNET网络中心副主任李星认为,在IPv4向IPv6过渡的过程中,IPv6单栈最核心的是要和IPv4互通,此外还应加强安全性,并合理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IPv6活跃用户已超过8.6亿,占中国网民总数的76%,移动网将近70%的流量都支持IPv6。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EO罗嘉荣高度肯定IPv6的价值,他表示:“IPv6地址可以支持互联网在价值链上提升到上一层,它不只是IPv4地址不足的替代方案,更是下一代互联网、5G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未来技术的基石”。
随着互联网用户、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AI驱动的网络安全威胁愈发复杂,构建安全可信的下一代互联网成为关键议题。
新华三集团高级副总裁、技术委员会副主席刘新民表示,当前网络安全问题产生的经济价值已相当于目前全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AI必须要赋能网络安全的运维和运营,既要保障设备安全,更要实现网络整体安全。“构建安全可信的下一代互联网体系架构,要从基础网络安全开始,延伸到数据隐私安全,最后覆盖应用业务安全。”他还提到,“我们要打通零信任的端到端安全体系、实现整个互联网的安全访问。”
对于如何平衡AI的应用与风险,中国联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联通科协秘书长马红兵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应用的核心是要把重心前移,将AI安全纳入设计之初的考量。“如果能从根本上把控数据质量,同时进一步优化算法、提升算力,充分保障网络带宽各种指标,我相信AI的应用和安全都能够得到保证。”
在构建安全可信、开放包容的下一代互联网进程中,全球南方的视角与需求至关重要,如何缩小数字鸿沟、推动区域数字合作是众多南方国家始终致力实现的目标。
加纳教科网董事长、互联网名人堂入选者尼·奎诺从南方国家的视角分享了对于弥合数字鸿沟的建议。他认为,只有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研究与教育领域投入,全球南方研究人员才能更好地参与未来互联网选项的测试平台建设和评估工作。“期待下一代互联网能够避免当前互联网采用过程中出现的服务快速整合现象。” 尼·奎诺呼吁。
弥合数字鸿沟并非南方国家的单独诉求,更是全球课题。论坛成果发布环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所长张海懿,代表世界互联网大会智库合作计划联合研究团队发布《促进全球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弥合数字鸿沟》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深入分析了全球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全球数字鸿沟相关表现,并从国家、国际组织和产业层面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国际合作建议。《报告》强调,唯有凝聚全球合力,方能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数字时代的共同繁荣筑牢根基。
未来,业界将继续依托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平台,推动形成更加包容、开放、反映全球共识的治理规则,为全球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共同开创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数字未来。(记者 张晨昊 雷渺鑫)
